第1题:
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第2题:
在诉讼中不需要加以证明的事实包括()
第3题:
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两层意思: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和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事实和意见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第4题:
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
第5题: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是否尊重事实。
第6题:
()是指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
第7题: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第8题: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第9题:
记者心理
客观事实
记者的反应
采访对象的反应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
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第13题:
禁止新闻记者使用新闻记者证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违法行为包括()
第14题:
新闻自由是记者(媒体)享有报道一切事实的权利。
第15题: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第16题:
简明新闻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第17题:
新闻传播者是职业的新闻报道者。他不仅要采集事实,选择事实,报道事实,还要解读事实。
第18题:
下列关于通讯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有()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滥引用政策条文和领导讲话
通篇全是政策条文和领导讲话的改头换面,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政府公告或会议公告
用议论代替事实,通篇记者自发的议论很多,事实却很少
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进行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