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理防御机制
第1题: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
第2题:
有的时候会事与愿违,有好的愿望未必有好的结果。但是不要气馁,也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挫折而吓倒,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方法可以克服()。
第3题:
“是一种较强烈的因个体与挫折或威胁抗争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对()概念的界定。
第4题:
根据下列描述,说出这是哪种情绪反应。一种因内心紧张,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的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在个体没有达到预定目的或预感到即将发生某种不幸,或者在感到孤独以及存在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5题:
个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种想像境界中,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现实的方法。被称为()
第6题:
()挫折是指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沮丧或失意的情绪性心理状态。
第7题:
需要-紧张理论认为挫折是()
第8题:
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第9题:
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
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
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
第10题:
攻击行为
冷漠
幻想
心理防御机制
第11题:
攻击行为
冷漠
幻想
升华
第12题:
竞争
冲突
挫折
焦虑
第13题:
第14题:
科塞把那些为达到特定目标而指向冲突对象的对抗行动称为()。
第15题: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有意识的心理手段。
第16题:
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借此保护自己。这是()
第17题:
个体受到挫折后,如果不敢面对现实的挫折情境,就会以逃避的方式来摆脱挫折所带来的焦虑与痛苦,其中不属于逃避作用情况的是()。
第18题:
()冲突是指个体面临在两个都带来接近—回避冲突目标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
第19题:
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对立或对抗,是一种在满足各自需要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阻力,或力图超越现状时的心理紧张和压力及其外部表现,这一概念是指()
第20题:
第21题:
逃向生理疾病
逃向另一现实
逃向幻想的世界
逃向最亲的人
第22题:
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第23题:
第24题:
现实性冲突
非现实性冲突
个体性冲突
非个体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