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美育是人格教育
B美育是性格教育
C美育是心理教育
D美育是情感教育
E美育是艺术教育
第1题:
分析美育内涵时应注意的原则?
(1)对美育内涵的确定应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审美教育不是以知识性内容的获取为目的,而是以充分有效地实现对象的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审美的教育作用为旨归,把握审美教育与一般艺术教育的区别)
(2)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直接效果——指通过美育,在个体身上所产生的陶情怡性、意志感发、心灵愉悦等直接的成果效应。间接效果——指通过美育直接效果的不断积累,从而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以至形成完美人性的终极性的成果效应。)
(3)应遵循独特性原则。
略
第2题:
简述美育的内涵。
美育,尽管有人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的内涵绝不仅仅限于“审美”(即认识型“或”美感“(即感受美),显然,美育的内容比这广泛得多,主要方面有:
1)培养人的审美感受能力;
2)培养人的审美认识能力;
3)培养人的审美创造能力;
4)增强人的自我完善的自觉要求。
略
第3题:
学校美育的主要形式有()
A课堂教学美育
B课外活动美育
C社会环境美育
D学校环境美育
E社会各种文化设施美育
第4题:
不属于家庭教育实施途径和方式的有()。
第5题:
家庭教育的形式大致有()
第6题:
简析历史上对美育的内涵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7题:
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形式美育
生活美育
教育美育
家庭美育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美育内涵: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美育的特点: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
诉诸感性——审美对象的基本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美育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是情感的载体。美育的过程就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诉诸感必的美育意味着人的感受能力的丰富,用直观、个性的形式来把握审美对象,从而折射出某些价值观,蕴含着对人生和人性的感悟和体会。
潜移默化——美育主要是“化育”。中国儒道禅三家均采用此方式。美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生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的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能动性——第一,在美育过程中,主体不仅为外物和艺术所感动,同时也在这种感动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决定了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适应着审美主体的多种需要。第二,主体在美育中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有自觉的追求。第三,审美是人与物的自由关系中形成的,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动性。
略
第14题: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
A美育的形象是感染人、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段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E美育的形象是把人带入审美活动的引领者
第15题:
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指运用审美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完善及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略
第16题:
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有()
第17题:
归纳起来,美育的内涵有()
第18题:
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
第19题:
第20题:
美育是人格教育
美育是性格教育
美育是心理教育
美育是情感教育
美育是艺术教育
第21题:
美育是感性的
美育是非常愉快的
美育是不可抗拒的
美育是由外向内的输入
美育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
第22题:
胎儿美育
游戏一艺术美育
环境美育
课外活动美育
景观美育
第23题:
第24题:
课堂教学美育
课外活动美育
社会环境美育
学校环境美育
社会各种文化设施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