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团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特性(如经历、信念、兴趣等)对团体凝聚力没有影响。
第5题:
意识形态可以动员团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其动员功能表现为()。
第6题:
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包括()。
第7题:
团体行为介于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主要包括()
第8题:
以成功的团体经验来改善成员的自我观念
帮助成员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增进成员的表达能力,提高成员的倾听能力
帮助成员独立自主、不再依赖团体来帮助其解决问题
第9题:
同质性团体成员之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比较好相处
同质性团体成员之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发生冲突,更容易交流和合作
同质性团体比异质性团体更有优势
异质性团体由于成员的背景、经验等的差异,因而在进行团体决策时会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
第10题:
同质性团体成员之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比较好相处
同质性团体成员之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发生冲突,更容易交流和合作
同质性团体比异质性团体更有优势
异质性团体由于成员的背景、经验等的差异,因而在进行团体决策时会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
第11题:
激发所有成员的信心和热情
使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团结合作
吸引团体成员
使特定团体行为披上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外衣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应认为自己是团体的一份子,要与团体忧戚相关,荣辱与共,这说明()
A团体是一种有序的组织
B团体有一定的目标
C团体的成员之间具有互动性
D团体具有整体感
第16题:
意识形态可以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其论证功能表现为()。
第17题:
社会工作者与团体成员,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是()。
第18题:
勒温及其学生通过系列性的研究发现,团体的内聚性是由三种基础而形成的,他们是:()
第19题:
团体是一种有序的组织
团体有一定的目标
团体的成员之间具有互动性
团体具有整体感
第20题:
提升团体成员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
强调团体成员彼此之间反馈和反应的重要性
协助团体成员更清楚地认识别人发展的可能性
协助团体成员发掘自身内在的潜能
第21题:
有更高的决策质量
成员之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比较好相处
资源丰富,导致绩效水平较高
团体成员更容易对团体固有的行为方式提出建议,促成团体的变革
成员之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发生冲突,更容易交流和合作
第22题:
成员之间易于相处
容易促进团体的变革
决策质量高
成员之间易于分享信息
决策时能够提出更多有效的建议
第23题:
提升团体成员的能力
激发团体成员的潜能
建立团体成员的社会归属感
培养团体成员的良好行为
提高团体成员的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