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余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
第2题:
语言融合是指:()
第3题:
少数民族在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前提下,同时学习和使用汉语文,这有利与民族的接触与合作,这是我国的一种()。
第4题:
在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审理案件,应当使用()
第5题: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第6题:
现代汉语方言是()。
第7题:
第8题:
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
包含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语言
与共同语相对立的语言
汉语分布区内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第9题: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第10题:
语言磨合
语言转用
语言混合
语言渗透
第11题:
孤立民族语言
废除汉语
汉语是全民族的通用语
田野调查
第12题:
第13题:
汉语和侗台语之间是()的结果。
第14题: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使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第15题:
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第16题:
在民族接触和融合过程中,一个民族的全部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说另一民族的语言,这种现象叫()。
第17题:
保护民族语言的前提是()。
第18题: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的规定,实施双语教学,应当()。
第19题:
民族语言教育
汉语教育
双语教育
外语教育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语言替换
语言接触
语言融合
语言变迁
语言替代
第22题:
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一律使用汉语
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