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传播史主要发展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初创时期的中国电影(1896--1921)萌芽时期: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我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任景丰在他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掀起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电影企业的出现与故事片的摄制。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美国人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始拍摄电影。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1921——1930)私营电影业出现了畸形繁荣。张石川、郑正秋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于1922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生产影片最多、历史也最长的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片。联华影业公司(成立于1929年),口号“提倡艺术、宣传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代表作: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均由阮玲玉主演。
    (3)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电影(1931——1937)左翼电影运动进步,左翼进步影片代表作:夏衍的《狂流》、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蔡楚生的《渔光曲》和《新女性》。期间出现了电影运动的新阵地——电通影片公司,代表作:袁牧之《桃李劫》、田汉《风云儿女》、夏衍《自由神》和袁牧之《都市风光》。国防电影由此诞生。
    (4)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1937——1945)“七七事件”爆发,全国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后,明星被摧毁,联华遭重创。电影工作者云集武汉成立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战协会,1938年1月至10月,完成了3部故事片、50部左右纪录片、新闻片和标语动画片的摄制,正面表达抗日战争。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阳翰笙《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田汉《胜利进行曲》、沈西苓《中华儿女》等
    (5)抗战胜利后的电影(1945——1949)
    对灾难年代的反思,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的高潮。上海影坛地位的回归,暴露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国统区的进步电影代表作有: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蔡楚生影视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阳翰笙《三毛流浪记》。解放区的人民电影有: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拍摄了反映抗日根据地社会面貌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等
    (6)新中国成立后头十七年的电影(1949—1966)
    继承了党领导的进步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努力反映新的时代,表现新的任务,迎来了四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代表作有:《白毛女》、《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等。
    (7)“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将新中国头十七年影片通通打入冷宫。出现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等。
    (8)“新时期”的电影(1976--1999),出现了电影的复苏与繁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活跃和繁荣。代表作:《泪痕》、《庐山恋》、《乡情》、《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的探索与深化(1984--1999)中国电影进入“为艺术”的阶段。
    ①“第五代”导演群的崛起和转型;
    ②娱乐片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期
    ③主旋律电影持续发展
    ④20世纪90年代电影的多元化态势和格局
    (9)21世纪头十年的电影(2000--2010)呈现特点是:
    a.国产“大片“成为21世纪头十年电影的主角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
    b.主旋律电影成为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影片样式
    《建党伟业》、《集结号》
    c.写实主义影片为中国影坛注入新活力
    王小帅《青红》、《孔雀》、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尹力《云水谣》《张思德》、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d.中小型规模电影创作日趋多样化
    《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太阳照常升起》《图雅的婚事》《夜上海》《苹果》
    e.逐步形成丰富、合理、成熟的电影产品结构体系
    《让子弹飞》

  • 第2题:

    简述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 艾滋病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1、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4、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 第3题: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 A、口语传播
    • B、手写传播
    • C、图示传播
    • D、印刷传播
    • E、标记传播

    正确答案:A,B,C,E

  • 第4题:

    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正确答案:印刷传播时代

  • 第5题:

    人类的传播活动有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人类的传播活动,从形式上讲,迄今共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历史阶段。

  • 第6题:

    简述人类的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人类的传播活动,从形式上讲,迄今共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历史阶段。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火灾温度较高时,热传播的主要形式是()。

    正确答案: 热辐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有线电视的定义、发展阶段及传播特点。

    正确答案: 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
    有线电视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天线有线电视阶段、电缆电视阶段、光纤双向传播有线电视阶段和卫星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的实现;节目质量高;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可提供多种服务;可成为普通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传播史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台雏形,被誉为“电视之父”。
    195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产生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电视台。
    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1963年,德国发明PAL制式,这种制式被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等国及地区采用。
    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是日本的NHK。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1)雏形阶段
    (2)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阶段
    (3)与其他信息系统的结合阶段
    (4)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系统

  • 第14题:

    简述产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商品,旅游业的增长超过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
    (2)观光游览等纯休闲性质旅游的出游比率逐步增高。
    (3)旅游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和季节性特征。
    (4)以包价旅游为中心,旅游业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
    (5)旅游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第15题:

    简述有线电视的定义、发展阶段及传播特点。


    正确答案: 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
    有线电视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天线有线电视阶段、电缆电视阶段、光纤双向传播有线电视阶段和卫星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的实现;节目质量高;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可提供多种服务;可成为普通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 第16题:

    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第17题:

    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
    第二个阶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第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时代
    第四个阶段:电子传播时代

  • 第18题:

    简述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此阶段的儿童能区分自己和客体,逐渐知道运动与效果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的永存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动作与动作之间开始逐渐协调。这个阶段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6岁、7岁)。这阶段的主要是语言的出现,四位的表象性和直觉性,自我中心思想比较突出,还不能进行可塑性运算,因而不能形成守恒概念。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只限于初步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运算是零散的、孤立的,还不能把逻辑运算结合为各种可能的变换形式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够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实,朝着非直接感知或者是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不受具体事务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出发,作出应有的结论。它的思维特点是把逻辑运算组合成各种系统,并根据可能的转换形式去解决脱离了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所提出的有关命题;或是根据掌握德资料,做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发现规律。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有科学创见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 艾滋病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1、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4、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初创时期的中国电影(1896--1921)萌芽时期: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我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任景丰在他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掀起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电影企业的出现与故事片的摄制。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美国人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始拍摄电影。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1921——1930)私营电影业出现了畸形繁荣。张石川、郑正秋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于1922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生产影片最多、历史也最长的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片。联华影业公司(成立于1929年),口号“提倡艺术、宣传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代表作: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均由阮玲玉主演。
    (3)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电影(1931——1937)左翼电影运动进步,左翼进步影片代表作:夏衍的《狂流》、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蔡楚生的《渔光曲》和《新女性》。期间出现了电影运动的新阵地——电通影片公司,代表作:袁牧之《桃李劫》、田汉《风云儿女》、夏衍《自由神》和袁牧之《都市风光》。国防电影由此诞生。
    (4)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1937——1945)“七七事件”爆发,全国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后,明星被摧毁,联华遭重创。电影工作者云集武汉成立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战协会,1938年1月至10月,完成了3部故事片、50部左右纪录片、新闻片和标语动画片的摄制,正面表达抗日战争。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阳翰笙《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田汉《胜利进行曲》、沈西苓《中华儿女》等
    (5)抗战胜利后的电影(1945——1949)
    对灾难年代的反思,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的高潮。上海影坛地位的回归,暴露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国统区的进步电影代表作有: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蔡楚生影视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阳翰笙《三毛流浪记》。解放区的人民电影有: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拍摄了反映抗日根据地社会面貌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等
    (6)新中国成立后头十七年的电影(1949—1966)
    继承了党领导的进步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努力反映新的时代,表现新的任务,迎来了四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代表作有:《白毛女》、《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等。
    (7)“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将新中国头十七年影片通通打入冷宫。出现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等。
    (8)“新时期”的电影(1976--1999),出现了电影的复苏与繁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活跃和繁荣。代表作:《泪痕》、《庐山恋》、《乡情》、《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的探索与深化(1984--1999)中国电影进入“为艺术”的阶段。
    ①“第五代”导演群的崛起和转型;
    ②娱乐片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期
    ③主旋律电影持续发展
    ④20世纪90年代电影的多元化态势和格局
    (9)21世纪头十年的电影(2000--2010)呈现特点是:
    a.国产“大片“成为21世纪头十年电影的主角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
    b.主旋律电影成为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影片样式
    《建党伟业》、《集结号》
    c.写实主义影片为中国影坛注入新活力
    王小帅《青红》、《孔雀》、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尹力《云水谣》《张思德》、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d.中小型规模电影创作日趋多样化
    《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太阳照常升起》《图雅的婚事》《夜上海》《苹果》
    e.逐步形成丰富、合理、成熟的电影产品结构体系
    《让子弹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产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商品,旅游业的增长超过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
    (2)观光游览等纯休闲性质旅游的出游比率逐步增高。
    (3)旅游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和季节性特征。
    (4)以包价旅游为中心,旅游业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
    (5)旅游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