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探究的需要
B对秩序的需要
C参与的需要
D被接纳的需要
第1题:
在创设教育环境的工作中,保育员应与教师、婴幼儿共同准各游戏和教学活动的材料、设备,并与婴幼儿共同讨论活动的规则和()。
第2题: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与机会。
第3题:
为了创设良好教育活动环境,保育员应该根据()和婴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环境。
第4题: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哪种组织形式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由活动。()
第5题:
评价幼儿园活动内容时,对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挑战性表述不准确的是()。
第6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形式最能为幼儿提供与同伴、教师交谈、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第7题:
有意注意是幼儿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注意形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用有意注意规律()
第8题: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教学活动
第9题:
小组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
自选教育活动
个别教育活动
第10题: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严格要求幼儿遵守秩序
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
组织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活动
掌握具体的方法
第11题:
小组活动
班集体活动
全园活动
个别活动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参与幼儿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幼儿、活动内容与方法、活动材料与环境以及组织形式。
第14题:
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谈,并可以使幼儿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
第15题:
(),保育员要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依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帮助教师布置教学环境,激发婴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婴幼儿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做铺垫和准备。
第16题:
下列关于区域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第17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和()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减少和消除()现象;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
第18题: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要做到()。
第19题:
教学活动进行时
教学活动后
教学活动前
教学活动过程
第20题: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全班活动
第21题:
探究的需要
对秩序的需要
参与的需要
被接纳的需要
第22题:
准备
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方法
注意事项
第23题:
区域活动多为幼儿自主的选择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个别化的需要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实现的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己的活动,教师的职责就是看着孩子们不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