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东、西两院之间的隔断红墙上镶嵌有四个大型字是什么?出自何处?
第2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第3题:
训诂学上“集注”和“补注”分属两类,这是从()来说的。
第4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的注音方式。
第5题:
在下列古书旧注术语中,与“读破”意思相反的一个术语是()
第6题:
古书注音常采用(),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
第7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第8题:
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两字具有叠韵关系
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
两字具有同义关系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何晏注《老子》始成,见到谁的注解,自叹不如,“遂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第14题:
训沽学上“注”和“疏”分属两类,这是从()来说的。
第15题:
古代常用的注音是()注音法,这种注音方法选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其注音原则是上字定声母,下字定韵母和声调。
第16题:
古书的反切拼读注音的方法是什么?
第17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的关系。
第18题:
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的注音方式。
第19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的关系。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训诂的对象
传注的作者
注疏的内容
注解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