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 第2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 第3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2、公赐之食,食舍肉。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正确答案: 1、辟;避
    2、舍;捨
    3、共;供
    5、闲;娴
    5、县;悬
    6、反;返

  • 第4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夫列子御风而行…旬五日而后反。 3、公赐之食,食舍肉。 4、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5、姜氏欲之,焉辟害? 6、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正确答案: 1、知;智
    2、反;返
    3、舍;舍
    4、共;供
    5、辟;避
    6、伯;霸

  • 第5题:

    “羹”在古义中指带汁的肉,下列句子中包含有此义项的是()

    •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 B、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C、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 D、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下列句子句读正确的是()

    • A、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 B、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
    • C、人生一小天地。病之轻者,如日月之食,不转瞬自必回和。断不可轻易服药,恐益于此则损于彼也。
    • D、然气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何能得睹得闻?人恶得而知是气也。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
    • E、阴虚不能胜阳,而火上壅,则烦气上越。则呕烦而乱,则烦之甚也。呕而逆,则呕之甚也。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字的语法现象。 晋霛公不(君)。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入,则子继(之)。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 名词做动词,行国君之道
    宾语前置,之此处活用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代词,这里活用为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我”
    使动用法,使---饮,给---喝
    使动用法,使---食,给---吃
    古代盛饭用的竹筐
    使动用法,使---免于
    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夫列子御风而行…旬五日而后反。 3、公赐之食,食舍肉。 4、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5、姜氏欲之,焉辟害? 6、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正确答案: 1、知;智
    2、反;返
    3、舍;舍
    4、共;供
    5、辟;避
    6、伯;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行文简练特点的是(  )。
    A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D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这是因为:①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②古代汉语中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③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A项,承前省略主语,实为“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

  • 第10题:

    问答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正确答案: 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2013)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有(    )。
    A

    孟尝君客我

    B

    豕人立而啼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E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正确答案: C,D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2、公赐之食,食舍肉。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正确答案: 1、辟;避
    2、舍;捨
    3、共;供
    5、闲;娴
    5、县;悬
    6、反;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 第14题:

    下列句子中“之”可译成“他”的有()。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 B、公赐之食。食舍肉。
    • C、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D、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正确答案:B,C

  • 第15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正确答案: 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 第16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字的语法现象。 晋霛公不(君)。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入,则子继(之)。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名词做动词,行国君之道
    宾语前置,之此处活用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代词,这里活用为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我”
    使动用法,使---饮,给---喝
    使动用法,使---食,给---吃
    古代盛饭用的竹筐
    使动用法,使---免于
    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第17题:

    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正确答案: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之”可译成“他”的有()。
    A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

    公赐之食。食舍肉。

    C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D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正确答案: 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正确答案: 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正确答案: 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有(  )。[2013年真题]
    A

    孟尝君客我

    B

    豕人立而啼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E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正确答案: D,E
    解析:
    在古代汉语中,常常将名词直接用在动词的前面,此时名词变成副词,充当句中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方式或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状态等。A项,“客”是使动用法,即“使我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