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有关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是(),在西方20世纪以来占主导的是()。
第3题:
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审美实践?
第4题: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5题: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第6题:
为什么说审美反映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摹写?
第7题:
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说、宗教发生说、()说、劳动说。
第8题: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第9题:
“模仿说”;“游戏说”
“生物本能说”;“模仿说”
“劳动起源说”;“模仿说”
“劳动起源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为什么说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应当成为美学思考的起点、重点和焦点。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关系是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的内心,以自己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关系是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自由首先表现为超功利性,其次,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再次,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逻辑在先原则)。
略
第14题:
为什么说外部中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断?
第15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第16题:
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
第17题:
为什么说审美效果是文学接受效果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18题:
为什么说青铜礼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19题: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