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及常见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⑻为A.<80B.80?94C.94?100D.<94E.<100

    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⑻为

    A.<80

    B.80?94

    C.94?100

    D.<94

    E.<100


    正确答案:A
    根据考试指导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80。

  • 第2题: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将贫血分成三类:大细胞性贫血(常见臣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3题:

    红细胞直径测量的临床应用包括

    A、判断红细胞大小改变

    B、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

    C、了解血细胞比容分布情况

    D、用于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

    E、帮助判断贫血类型


    参考答案:AE

  • 第4题:

    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 (pg)为


    正确答案:E
    根据考试指导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pg)为&gt;32。

  • 第5题: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形态分类是()

    • A、大细胞性贫血
    • B、靶形红细胞性贫血
    •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D、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E、高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简述贫血的常见原因。


    正确答案:(1)失血:分为两种:①急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或内脏大血管破裂出血。②慢性失血,如痔核出血、月经过多,常因失血隐匿,不被患者重视。
    (2)红细胞破坏过多:①可由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引起。②也可由外在原因包括物理因素、药物、感染等引起,如溶血性贫血等。
    (3)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造血物质的缺乏可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如射线、药物等有害物质损害造血微环境,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③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也导致贫血。

  • 第7题:

    根据皮损形态不同简述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及常见病种。


    正确答案:根据皮损形态不同,病毒性皮肤病可分为三种类型:
    (1)新生物型:临床表现以疣状增生物为主,常见于各种疣;
    (2)疱疹型:临床表现以水疱为主,常见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红斑发疹型: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为主,常见于麻疹、风疹等。

  • 第8题:

    贫血按形态如何分类?各举一例。


    正确答案:①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
    ②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
    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

  • 第9题: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 A、小细胞性贫血
    • B、正常细胞性贫血
    • C、大细胞性贫血
    •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多选题
    红细胞直径测量的临床应用包括()
    A

    判断红细胞大小改变

    B

    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

    C

    了解血细胞比容分布情况

    D

    用于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

    E

    帮助判断贫血类型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A

    小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大细胞性贫血

    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

    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正确答案: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
    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常见的正细胞性贫血是

    A.坏死性淋巴结炎

    B.急性失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B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不成比例,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所以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红细胞较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所以是大细胞性贫血。

  • 第14题:

    按形态学分类,正常细胞性贫血的MCV(fl)为A、<80B、80~94C、94~100D、80~100E、<100

    按形态学分类,正常细胞性贫血的MCV(fl)为

    A、<80

    B、80~94

    C、94~100

    D、80~100

    E、<100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正确答案:A
    本题备选答案为各类贫血,但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

  • 第16题:

    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

    A.坏死性淋巴结炎

    B.急性失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C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不成比例,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所以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红细胞较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所以是大细胞性贫血。

  • 第17题:

    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可分成三类: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大红细胞性高血素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红细胞性正常血色素性贫血

  • 第18题:

    简述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正确答案: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
    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

  • 第19题:

    简述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及常见疾病。


    正确答案:①大细胞性贫血,常见巨幼细胞贫血
    ②正常细胞贫血,见于再障(AA)溶血贫急性失血
    ③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

  • 第20题:

    简述贫血按发病机制和或病因分类及常见疾病。


    正确答案: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一)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
    1.再障(AA)
    2.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PRCA)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疾病(CDA)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二)造血调节异常所导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4.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三)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溶血性贫血(HA)
    失血性贫血

  • 第21题:

    填空题
    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可分为()、()、()、()。

    正确答案: 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根据皮损形态不同简述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及常见病种。

    正确答案: 根据皮损形态不同,病毒性皮肤病可分为三种类型:
    (1)新生物型:临床表现以疣状增生物为主,常见于各种疣;
    (2)疱疹型:临床表现以水疱为主,常见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红斑发疹型: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为主,常见于麻疹、风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贫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分为三类:( )、( )、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