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
B错
第1题:
A.一种令人不舒服的声音
B.一种干扰人的任何形式
C.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D.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
E.干扰信息传递的任何形式
第2题:
凡是紧张状态就会妨碍战斗人员的活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第3题:
根据塞里的理论,关于应激概念不正确的描述是( )
第4题:
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一种内部刺激,与内稳态及需求有密切关系。
第5题:
()是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第6题:
抽烟的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的不舒服状态,往往会追求那些讲述抽烟害处不大或完全没有害处的信息,这是采用()的方法来减少失调。
第7题: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8题:
客人运用讽刺性的语调时,表示的是一种()的含义。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高紧张状态
低紧张状态
适度紧张状态
无紧张状态
超紧张状态
第11题:
高紧张状态
低紧张状态
适度紧张状态
无紧张状态
超紧张状态
第12题:
动机
需要
性格
能力
第13题: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第14题:
失调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紧张状态。
第15题:
心理学角度认为,最佳的紧张度是( )
第16题:
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第17题:
态度与一致性是受()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态度之间或态度与行为之间发生不一致,就成为认识失调,这种失调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人们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①虚荣心 ②自尊心 ③外界压力 ④现实利益 ⑤自然环境
第18题:
竞赛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形式,体力和()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第19题:
()是个体的一种缺乏状态,这种缺乏驱使人去行动,以解除紧张状态。
第20题:
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可以减少失调
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文化价值的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应激是一种刺激
应激是一种处理
应激是一种特异反应
应激是一种紧张状态
应激是一种整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