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1)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2)对当时及后世的深远影响:宋人爱在诗中显学识、发议论的风尚,大都源于苏轼。其创立的豪放词派,直接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继承。
(3)苏轼的散文一直受到后人称颂,其文驰聘纵横的笔力和自然酣畅的风格,给南宋主战派、事功派散文以一定影响;元明清中叶以前的文风基本是继承宋代文章的传统的,其中苏轼的影响尤巨。他的议论文宏辩滔滔、说理详彻的特点常被人奉为典范,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更大的是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独重性灵,很重视苏轼小品文的自然真率、随意挥洒的特色,清代袁枚、郑板桥散文也可看出其影响。
更多“试述苏轼对后世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后世评论,苏轼?(东坡)传世书法的第一名作为?


    正确答案: 寒食帖

  • 第2题:

    试述肝着的证治及后世对其发展。


    正确答案:肝着病机为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症为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治以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为主药,善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化瘀,葱茎通阳散结,气行血行,阳通瘀化,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功。旋覆花汤是治络瘀之肝着要方。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愈“胸任重物”、“胸不任物”、陶保荪用通窍活血汤治愈“常欲人足蹈其胸”,叶天士治肝络血瘀证擅长用辛温通络、温柔通补、辛泄通瘀诸法,都是在本方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 第3题:

    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
    (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
    (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
    (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
    (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搬演。

  • 第4题:

    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汤显祖剧作对真情的歌颂,剧中曲折变幻的情节,优雅、灵动、本色的语言,引起后起许多剧作家的仰慕。   孟称舜:《娇红记》
    《娇红记》一名《鸳鸯冢》,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孟称舜撰。写申纯与王娇娘凄绝感人的爱情故事。深闺女子王娇娘感慨“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她想“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表哥申纯落第,来到王家。二人朝暮相随,两相爱恋,互相试探,痛苦相思,终于私自结合。申纯中了进士,娇娘之父王文瑞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不料权势煊赫的帅节镇为儿子求婚,逼娶王娇娘。王文瑞无可奈何,只好答应。王娇娘誓死拒婚,抱恨成疾。人们骗她说申纯已另娶他人,娇娘不信。娇娘绝食而死,申纯也自缢身亡。王、申两家将申纯与王娇娘合葬。从此,坟上常常有一对鸳鸯相向对鸣,人们把这坟墓称“鸳鸯冢”。   吴炳:《画中人》   《画中人》,以唐人小说《真真》为蓝本,写成于万历年间。剧写广陵书生庾启,不满家庭之束缚,在幻想中寻求理想的配偶,凭想象画一幅美人图,图中之美人竟与刺史之女郑琼枝容貌相似。华阳真人授之以法术,对画连呼二十一天,美人自画中飘然而下,即琼枝之魂。郑琼枝离魂而亡,其魂至庾生处,与之结合。琼枝之父转任山东,携女柩上任,停柩于再生寺中。庾生应试,路过此处,与琼枝的魂魄再会,入寺启棺,将复活的琼枝交还其父。庾生中进士,与郑琼枝结婚。   阮大铖:《燕子笺》   《燕子笺》,写成于崇帧十五年左右。写扶风文土霍都梁与其友鲜于佶共应科举进长安,寓名妓华行云家。霍戏画华行云与自己一同游春的画像,题为《听莺扑蝶图》。装祷匠误将画像交付郦尚书之女郦飞云。飞云得画,迷恋画中霍生,题词于笺上,恰巧有一燕子飞来,衔之飞去,被霍生所得。飞云爱慕霍生,思念得病。后遇兵乱,飞云母女失散。郦夫人误认逃难的华行云为亲女,相携而行。霍生因献策奏功,平乱后拔擢为参军,终娶飞云为夫人,行云为二夫人。
    汤显祖身后,其本人又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
    明人朱京潘:《风流院》
    清人蒋士铨:《临川梦》
    舞台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也是常见的剧目。

  • 第5题:

    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其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而被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 A、苏轼
    • B、韩愈
    • C、柳宗元
    • D、白居易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国法律起源于“刑”和“礼”。
    (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①黄帝时代的部落战争带有了政治目的。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是为了本部落对其他部落具有支配权力。②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刑”产生的温床。
    (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
    ①礼本是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人民确信只有举止如礼,神明才能接受贡品,否则是对神明的亵渎,违礼者必遭神明的惩罚。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无疑具有法的性质。
    ②礼与风俗习惯的关系。部落的风俗习惯是部落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礼则是通过祭祀而逐步确立的,它比风俗习惯更具有权威,而且更规范,它是维护部落首领权威的工具。从礼的内容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
    影响:中国法律的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忍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高明《琵琶记》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正确答案: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一向被视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剧发展有诸多的影响。一方面,高明在他的创作中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这种“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他以他的创作改变了南戏的粗陋,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样式并驾齐驱,使南戏由民间进入到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志,南戏创作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创作的范本,它的曲辞,一再为曲谱所收录,为人们写作剧本提供参考。剧中蔡伯喈牛府奢华生活与越五娘乡下凄苦生活的成功对比、穿插,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几乎成为南戏及传奇创作的基本结撰方式。
    在内容方面,它也表现出与以往作品的很大不同。虽然仍以家庭婚姻为题材,但它不再是对文人负心的批判,不再是对文人忠贞爱情的歌颂,而是通过蔡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在《琵琶记》中,作者重新塑造了蔡的形象,使他从弃亲背妇变成了怀亲念妇,在作者的笔下,蔡是一个软弱动摇的、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文人。他不愿离开父母妻子去赴试,但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服从了;考中状元,朝廷不许归省,牛丞相逼婚,蔡辞官辞婚均被拒绝,面对强权,他又服从了。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服从,不但给亲人带来无尽的苦难,蔡本人也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它对蔡形象的这种改变,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表现贤孝,但另一方面也使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如果说宋南戏《越贞女》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了蔡家悲剧的原因,它则突破伦理的范围,进而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提出了批评与思考。剧本的结尾,虽然是满门旌表,但正如越五娘所说“饿死的瘦客综合利用做肥”,这旌表是用父母的生命、妻子的苦难换来的虚名,我们从中读到的是忠与孝的矛盾,是功名利禄的虚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国法律起源于“刑”和“礼”。
    (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①黄帝时代的部落战争带有了政治目的。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是为了本部落对其他部落具有支配权力。②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刑”产生的温床。
    (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
    ①礼本是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人民确信只有举止如礼,神明才能接受贡品,否则是对神明的亵渎,违礼者必遭神明的惩罚。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无疑具有法的性质。
    ②礼与风俗习惯的关系。部落的风俗习惯是部落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礼则是通过祭祀而逐步确立的,它比风俗习惯更具有权威,而且更规范,它是维护部落首领权威的工具。从礼的内容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
    影响:中国法律的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忍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
    (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
    (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
    (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
    (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搬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孔子法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1)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
    (2)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3)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
    (4)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
    (5)孔子法律思想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6)孔子法律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肝着的证治及后世对其发展。

    正确答案: 肝着病机为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症为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治以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为主药,善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化瘀,葱茎通阳散结,气行血行,阳通瘀化,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功。旋覆花汤是治络瘀之肝着要方。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愈“胸任重物”、“胸不任物”、陶保荪用通窍活血汤治愈“常欲人足蹈其胸”,叶天士治肝络血瘀证擅长用辛温通络、温柔通补、辛泄通瘀诸法,都是在本方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包括三方面内容:
    (1)兴办学校以广教广教化,即“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理想境界。关于太学的管理,他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他注重尚贤使能,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据此,他主张建立常规化的选拔贤才的制度。他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治国方针的根本。他认为秦亡是因为“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汉初虽废秦代苛法,但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把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称为“五常”,使之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教育,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桎梏人民的精神枷锁,影响深远。他在道德观念上强调“义”,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实际上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1)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仁”是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最能反映“仁”的思想含义的是“仁者,爱人”。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认为依据礼治,剥削阶级享有特权是“天下之通义”,强调各级贵族必须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主张兴礼乐,社会秩序才不致紊乱,使用刑罚才能得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要求用礼来节制恭,慎,勇直这些道德品行,使大家和谐相处。
    (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为政以德”强调礼义道德的教化作用,但也不否定刑罚,其实质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孔子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反对追求个人私利要求“见利思义”但并不排斥利。
    (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孔子主张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并要求教民改恶从善,以达到“无论”的境地。
    (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把政事的兴废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影响: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孔子的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及儒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与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 第14题:

    试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却是建立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对保护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在法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这一法律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使其更趋完善。因此,它能为保护私有财产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一种现成的法律形式,包含在其中的一些原则,例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契约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主要条件和无限制所有权等,很适合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是罗马法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在中世纪,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罗马法复兴上,经过这次运动,许多西欧国家都接受了罗马法,当然程度有所不同,西欧大陆国家程度要大一些,英国则小得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法,德,等国都以罗马法为基础,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民法典,形成了民法法系。英国继承受到罗马法影响,只是没有全面接受罗马法,只借鉴了罗马法的些原则和制度。通过西方国家的法律,罗马法的影响扩大到亚,非,南北美洲各国,包括日本和旧中国在内。所以,可以说罗马法是一种世界性法律。

  • 第15题:

    试述高明《琵琶记》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正确答案: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一向被视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剧发展有诸多的影响。一方面,高明在他的创作中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这种“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他以他的创作改变了南戏的粗陋,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样式并驾齐驱,使南戏由民间进入到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志,南戏创作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创作的范本,它的曲辞,一再为曲谱所收录,为人们写作剧本提供参考。剧中蔡伯喈牛府奢华生活与越五娘乡下凄苦生活的成功对比、穿插,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几乎成为南戏及传奇创作的基本结撰方式。
    在内容方面,它也表现出与以往作品的很大不同。虽然仍以家庭婚姻为题材,但它不再是对文人负心的批判,不再是对文人忠贞爱情的歌颂,而是通过蔡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在《琵琶记》中,作者重新塑造了蔡的形象,使他从弃亲背妇变成了怀亲念妇,在作者的笔下,蔡是一个软弱动摇的、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文人。他不愿离开父母妻子去赴试,但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服从了;考中状元,朝廷不许归省,牛丞相逼婚,蔡辞官辞婚均被拒绝,面对强权,他又服从了。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服从,不但给亲人带来无尽的苦难,蔡本人也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它对蔡形象的这种改变,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表现贤孝,但另一方面也使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如果说宋南戏《越贞女》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了蔡家悲剧的原因,它则突破伦理的范围,进而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提出了批评与思考。剧本的结尾,虽然是满门旌表,但正如越五娘所说“饿死的瘦客综合利用做肥”,这旌表是用父母的生命、妻子的苦难换来的虚名,我们从中读到的是忠与孝的矛盾,是功名利禄的虚幻。

  • 第16题: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以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右抱之势,气势磅礴中散发出雍容华滋的韵味。
    颜真卿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笔遒劲而浑穆,凝重而苍涩,具有古朴的篆籀气,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时而字字独立,宛如坐钟;时而数字相连,仿佛高山之瀑布一泻直下,势不可挡。《祭侄文稿》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故后世将此书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告伯父稿》和舒平缓,另有一番风味。《争座位稿》字里行间到处充溢着忠义之士光明磊落的凛然正气。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 第17题:

    苏轼诗歌虽堪为宋诗顶峰,但论艺术个性之鲜明、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则明显是和他并称()的黄庭坚更胜一筹。


    正确答案:“苏黄”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1)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仁”是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最能反映“仁”的思想含义的是“仁者,爱人”。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认为依据礼治,剥削阶级享有特权是“天下之通义”,强调各级贵族必须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主张兴礼乐,社会秩序才不致紊乱,使用刑罚才能得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要求用礼来节制恭,慎,勇直这些道德品行,使大家和谐相处。
    (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为政以德”强调礼义道德的教化作用,但也不否定刑罚,其实质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孔子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反对追求个人私利要求“见利思义”但并不排斥利。
    (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孔子主张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并要求教民改恶从善,以达到“无论”的境地。
    (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把政事的兴废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影响: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孔子的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及儒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与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却是建立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对保护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在法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这一法律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使其更趋完善。因此,它能为保护私有财产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一种现成的法律形式,包含在其中的一些原则,例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契约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主要条件和无限制所有权等,很适合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是罗马法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在中世纪,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罗马法复兴上,经过这次运动,许多西欧国家都接受了罗马法,当然程度有所不同,西欧大陆国家程度要大一些,英国则小得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法,德,等国都以罗马法为基础,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民法典,形成了民法法系。英国继承受到罗马法影响,只是没有全面接受罗马法,只借鉴了罗马法的些原则和制度。通过西方国家的法律,罗马法的影响扩大到亚,非,南北美洲各国,包括日本和旧中国在内。所以,可以说罗马法是一种世界性法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1)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2)对当时及后世的深远影响:宋人爱在诗中显学识、发议论的风尚,大都源于苏轼。其创立的豪放词派,直接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继承。
    (3)苏轼的散文一直受到后人称颂,其文驰聘纵横的笔力和自然酣畅的风格,给南宋主战派、事功派散文以一定影响;元明清中叶以前的文风基本是继承宋代文章的传统的,其中苏轼的影响尤巨。他的议论文宏辩滔滔、说理详彻的特点常被人奉为典范,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更大的是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独重性灵,很重视苏轼小品文的自然真率、随意挥洒的特色,清代袁枚、郑板桥散文也可看出其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汤显祖剧作对真情的歌颂,剧中曲折变幻的情节,优雅、灵动、本色的语言,引起后起许多剧作家的仰慕。   孟称舜:《娇红记》
    《娇红记》一名《鸳鸯冢》,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孟称舜撰。写申纯与王娇娘凄绝感人的爱情故事。深闺女子王娇娘感慨“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她想“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表哥申纯落第,来到王家。二人朝暮相随,两相爱恋,互相试探,痛苦相思,终于私自结合。申纯中了进士,娇娘之父王文瑞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不料权势煊赫的帅节镇为儿子求婚,逼娶王娇娘。王文瑞无可奈何,只好答应。王娇娘誓死拒婚,抱恨成疾。人们骗她说申纯已另娶他人,娇娘不信。娇娘绝食而死,申纯也自缢身亡。王、申两家将申纯与王娇娘合葬。从此,坟上常常有一对鸳鸯相向对鸣,人们把这坟墓称“鸳鸯冢”。   吴炳:《画中人》   《画中人》,以唐人小说《真真》为蓝本,写成于万历年间。剧写广陵书生庾启,不满家庭之束缚,在幻想中寻求理想的配偶,凭想象画一幅美人图,图中之美人竟与刺史之女郑琼枝容貌相似。华阳真人授之以法术,对画连呼二十一天,美人自画中飘然而下,即琼枝之魂。郑琼枝离魂而亡,其魂至庾生处,与之结合。琼枝之父转任山东,携女柩上任,停柩于再生寺中。庾生应试,路过此处,与琼枝的魂魄再会,入寺启棺,将复活的琼枝交还其父。庾生中进士,与郑琼枝结婚。   阮大铖:《燕子笺》   《燕子笺》,写成于崇帧十五年左右。写扶风文土霍都梁与其友鲜于佶共应科举进长安,寓名妓华行云家。霍戏画华行云与自己一同游春的画像,题为《听莺扑蝶图》。装祷匠误将画像交付郦尚书之女郦飞云。飞云得画,迷恋画中霍生,题词于笺上,恰巧有一燕子飞来,衔之飞去,被霍生所得。飞云爱慕霍生,思念得病。后遇兵乱,飞云母女失散。郦夫人误认逃难的华行云为亲女,相携而行。霍生因献策奏功,平乱后拔擢为参军,终娶飞云为夫人,行云为二夫人。
    汤显祖身后,其本人又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
    明人朱京潘:《风流院》
    清人蒋士铨:《临川梦》
    舞台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也是常见的剧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谈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苏轼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最主要的是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准备了条件。
    ②苏轼词格既高,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
    ③北宋灭亡后,苏轼词派分为南、北两个支派。
    一派因学苏行于北,而《东坡乐府》乃盛行于中州,大家如蔡松年、吴激,以及元好问《中州集》之所搜集,几无不以苏轼为依归。
    另一派传于南,则为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南宋词人,在南渡后的词坛一时成为主流,其中辛弃疾稼轩词成就最高,于南宋别开宗派,遂与苏轼并称苏、辛派。
    ④直至金元与南宋灭亡,苏轼词的影响始终不曾衰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苏轼诗歌虽堪为宋诗顶峰,但论艺术个性之鲜明、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则明显是和他并称()的黄庭坚更胜一筹。

    正确答案: “苏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