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述叶燮论诗歌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
(1)客观事物:“理、事、情”,主观方面“才、胆、识、力”,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他认为“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事物发生存在的内在规律。“事”,是客观事物依其自身规律产生,体现为客观存在文学描写表现的具体对象。“情”是客观事物千姿百态的状态风貌和生命情趣。是文学形象表现的客观之源、现实依据。三者概括了事物的内丰本质、客观存在和富于生命活力的形态,表明客观事物是有机完整的统一体,因而叶燮要作家全面掌握它们。他说要对事物进行探究,考察事物客观存在,体察事物的神情外貌,才称得上真正把握了客观事物,才能完美地表现他们,创造文学形象。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他精辟地以理、事、情阐述了客观事物、论述了作家创作的根本在探求理、事、情,这一理论富于唯物色彩,既鲜明地区别了唯心论,又与机械反映论划清了界线。
(3)作家主观方面他归结出“才胆识力”四个基本要素。才是指用表达作家思想认识和创作的情感内容;胆指敢于思想、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束缚的精神,有些胆略勇气,才能充分施展才华。识指识别能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理、事、情的认识能力,对历代诗歌风格流派的鉴别能力,对创作经验与方法的识别能力。他指出才、胆、识、力四者是相关相联,互相作用的。作为内在的识,外现为才,胆又使才得以扩张,最后要作家的笔力来承担展现。在四者交相为济中,他提出识起着主导作用,处于为先的地位,进而提出胸襟是从事创作的基础,因为识与胸襟即思想、抱负最为紧密,缺少以胸襟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诗就是浅薄的,无生气的失败之作。
(4)他对作家创作主体方面的四个主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表现他对文学创作中发挥作家主观能力性的重视,以这种主导创作活动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略
第2题:
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第3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第4题:
杜甫诗歌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是在他生平的()
第5题:
试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第6题: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7题:
苏轼
黄庭坚、陈师道
杜甫
欧阳修
第8题:
第9题:
读书与漫游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与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苏轼
杨亿
杜甫
陆游
第13题:
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第14题: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学杜甫为宗旨,尤其是观摩杜甫到夔州以后所作的诗篇。他的代表作有《()》等。
第15题:
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第16题:
影响陈与义前期诗歌创作的()
第17题:
试述王世贞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创作。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