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
使用语文教材应坚持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从“三维目标”的高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在因素的培养功能。
(2)基础牢固。使用语文教材,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和言语基本技能,要让学生在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中养成语文能力。
(3)综合为用,突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包括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综合,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
(4)高屋建瓴。宏观把握语文教科书,要时时关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问题,使教材成为引领学生关心和研究现实世界的实践园地。
(5)批判创新。反对盲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略
第2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有哪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如下: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3)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略
第3题:
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第4题: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第5题:
“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第6题:
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下,教育部关于新课标高考大纲已正式出台。较之老大纲,新大纲具有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更好地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在于( )。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本”
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
教学大纲强调“弹性空间”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对语文课程来说,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课程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必须以语文课程资源为依托,没有语文课程资源也就无法谈及语文课程。但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语文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程资源都能成为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2)对语文教师来说,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本身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语文教师能开阔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创造力,这可以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3)对学生来说,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大量、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同时,由于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参与者,就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共建者。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略
第14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如下: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以上阅读目标。如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完成这个对话过程即是实现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总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来实现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达到终身学习的终极目标。
略
第15题:
如何理解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
第16题:
()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第17题:
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别课程标准。
第18题:
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新内涵是什么?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培训课程开发为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前提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是为培训课程的实施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两者相辅相成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有不同的培训实施计划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两者是互不影响的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