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试述制文种的确立和沿革。

题目
什么是制?试述制文种的确立和沿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制是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改命为制”,这是制文种的确立。 “制”文种的用途是颁示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汉朝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朝,相沿使用。
但有两方面变化:
其一,“制”文种的名称略有变异:汉朝或称“制诏”;北周称“天制”;以后各朝均称制书。
其二,“制”文种的用途有所消长:
(1)唐代,制承袭了“策”的部分用途而兼及人事。
(2)宋代,属于任命的制书仅限于用于地位崇高的官员。
(3)清代,凡举行大典,皇帝按惯例会有制辞宣示百僚,制作为重大制度之命的作用已趋式微。民国建立制书被废除。
更多“什么是制?试述制文种的确立和沿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我国兵役制的沿革。


    正确答案: (1)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至1955年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
    (2)1955年7月30日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此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在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 第2题:

    “制”作为文种的废除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民国

  • 第3题:

    谈谈我国古代令文种的演化沿革情况。


    正确答案: 令,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公文文种之一,也是由先秦沿用至今的惟一文种。在我国古代,令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
    (1)先秦时期,“令”由各种下行公文的统称,演变为专门的下行文种,君、臣皆可使用。
    (2)秦以后,令成为高级官员(或将领)使用的政令(或军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文种规范化:改令为诏,君主之令遂不复存在,但王公大臣用令仍予保留。
    (3)作为特殊的准君命文种。魏晋南北朝,皇太子、诸王之令称“令书”。至唐,皇太子颁下公文称令。元朝时皇太子则用令旨,成为准君命文种。’

  • 第4题: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


    正确答案:

  • 第5题:

    简述启作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


    正确答案: 唐代以来,启逐渐定型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过程。
    (1)唐代,启的特定用途是上于皇太子,但又兼作一般的上行公文。
    (2)宋代沿用启。
    (3)明代定制,启限由百官上于皇太子或对诸王言事。由于不再作为一般上行公文,明代的启又称“启本”。
    (4)清代顺治初年,诸王大臣差遣在外,对摄政王多尔衮用启本。顺治三年废止类同于本章的启本。

  • 第6题:

    试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2)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二者是确定收益费用归属期的记账基础。

  • 第7题:

    试述官僚制组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官僚制组织是一种理想型的高度理性化的组织:
    (1)它是正式建立的持续统一的规则系统;
    (2)它是具有明确的职责范围限定的行政机构;
    (3)它的机构和职位都是按照等级原则进行管理;
    (4)通过技术性的或法律性的规则控制官员;
    (5)行政人员是与行政管理物质和生产物质完全分开;
    (6)任职人员不得有任何把职位占为己有的行为;
    (7)行政管理实行文书和档案管理。

  • 第8题:

    填空题
    “制”正式确立为文种是在()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兵役制的沿革。

    正确答案: (1)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至1955年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
    (2)1955年7月30日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此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在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制?试述制文种的确立和沿革。

    正确答案: 制是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改命为制”,这是制文种的确立。 “制”文种的用途是颁示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汉朝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朝,相沿使用。
    但有两方面变化:
    其一,“制”文种的名称略有变异:汉朝或称“制诏”;北周称“天制”;以后各朝均称制书。
    其二,“制”文种的用途有所消长:
    (1)唐代,制承袭了“策”的部分用途而兼及人事。
    (2)宋代,属于任命的制书仅限于用于地位崇高的官员。
    (3)清代,凡举行大典,皇帝按惯例会有制辞宣示百僚,制作为重大制度之命的作用已趋式微。民国建立制书被废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诏?试述“诏”文种的确立、沿革。

    正确答案: 诏是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并在大部分时期,由皇帝主要用于指挥庶政的君命文种。 夏、商、周三代,“诏”不指公文,而是“召而与言”的动作。秦代创设“诏”,汉代袭用,又称诏书,这是诏文种的确立。
    诏书的沿革。就总体而言,诏书与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
    但是有三点例外须加以具体辨析:
    (1)诏书作为皇帝指挥庶政的主流文种,主要使用时期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明朝。
    在这些朝代之外,诏书虽仍见运用,但已不居于指挥庶政之君命文种的主流地位。
    (2)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名“瞾”(音zhào照),与“诏”读音相近,根据封建避讳制度,故避“诏”而不用。因此,“诏”在唐代其他时期虽也实际运用,但指挥庶政的主流文种地位已让位于其他文种。
    (3)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用不同君命文种撰写的公文,都可笼统地称为诏命。但其实往往并不是诏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制”正式确立为文种是在()代。


    正确答案:

  • 第15题:

    概述启作为上奏文种的沿革。


    正确答案: “启”作为一般用语其初始涵义是“开”。书信拆封称启封,故汉《通俗文》解释“官信曰启”。启由开口说话引申为下对上陈述事宜之行为。三国时带有书札色彩的“笺记”,以“启”字为公文首尾程式的特定用语。晋代启成为上奏皇帝之公文,唐以后启成为对皇太子、诸王陈事的准上奏文种。明代沿用又称启本。清顺治初废启本。

  • 第16题:

    什么是奏状?简述奏状的渊源和文种确立。


    正确答案: 奏状是渊源于汉代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的别称“状”,演化到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汉代偶尔把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文称为“状”,是奏状的渊源。
    奏状文种确立的过程:
    (1)唐代,以“状”为名称,向皇帝陈事进言,使用日益频繁;
    (2)宋代规定,凡是无权使用奏札的官员向皇帝陈事,使用“奏状”。

  • 第17题: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

    • A、宗法制的确立
    • B、分封制的确立
    •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什么是首长制和委员制?什么是分级制与分职制?什么是分权制与集权制?


    正确答案:行政组织体制即行政组织类型,通常指行政组织备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制型态。分为三种类型:
    (一)首长制与委员制——权力归属和运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体制:
    1)首长制。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2)委员制。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二)分级制与分职制——纵横相交、相辅相成的两种体制:
    1)分级制。.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2)分职制。.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
    (三)分权制与集权制——行政权力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别的两种体制:
    1)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2)分权制。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其特征,表现为行政下级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名义和实际上都享有主动采取行政措施的自主权,上级除负监督责任外不横加干涉,而由下级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其是。

  • 第19题:

    确定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沿革所包括的内容不包括()。

    • A、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
    • B、初步确立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 C、巩固集体土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权制度
    • D、确定土地所有权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照会?简述照会文种的确立。

    正确答案: 在我国古代,照会是明、清两朝设置,由不相隶属官署间使用的,有时带有准下行属性的平行文种。 照会文种确立。
    (1)宋代,公文中“照会”二字为一般用语。
    (2)明朝始将照会正式确立为带有准下行属性的平行公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公元前56年,汉宣帝在西河,北地二郡设属国安置,属国制由此确立下来,属国制的实质是什么,它的确立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正确答案:
    属国制是汉王朝在秦属邦制基础上对归附少数民族的一项民族政策,属国内保持原有的部落组织和生长,生活方式,只在行政上归附国都尉管理。属国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有利于调整中原王朝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其“因其故俗”的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对秦汉以后历代中原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制”作为文种的废除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 民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美国违宪审查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