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什么是制?试述制文种的确立和沿革。
制是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改命为制”,这是制文种的确立。 “制”文种的用途是颁示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汉朝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朝,相沿使用。
但有两方面变化:
其一,“制”文种的名称略有变异:汉朝或称“制诏”;北周称“天制”;以后各朝均称制书。
其二,“制”文种的用途有所消长:
(1)唐代,制承袭了“策”的部分用途而兼及人事。
(2)宋代,属于任命的制书仅限于用于地位崇高的官员。
(3)清代,凡举行大典,皇帝按惯例会有制辞宣示百僚,制作为重大制度之命的作用已趋式微。民国建立制书被废除。
略
第2题:
什么是指示信?试阐述指示信的实践基础和特点。
第3题:
“制”正式确立为文种是在()代。
第4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与示、告令、通告的关系。
第5题:
试阐述建国初报告文种涵盖两类用途所带来的缺陷,以及1957年确立请示文种的实质。
第6题:
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
第7题:
第8题:
凯洛夫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杜威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试阐述批复文种对应性演变和设置批示文种的意义。
第14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的含义、用途以及文种确立的过程。
第15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公文文种,新创造了()。
第16题:
策”正式确立为公文文种是在()代。
第17题:
什么是奏状?简述奏状的渊源和文种确立。
第18题:
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