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听说读写宜并重
B注重听说
C加强读写
D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第1题:
叶圣陶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强调了()的观点;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的论。
教是为了不教;例子
略
第2题:
关于“语文”的内涵,下列哪一个观点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
A语言文学
B语文文化
C语言-言语
D语言文章
第3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第4题: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什么课题?
第5题: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是()轻“知”重“行”。
第6题:
由()和叶圣陶主编的《语文百八课》是我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尝试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不朽之作。
第7题:
请简要论述,怎样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叶圣陶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提出了()、()的教学理论
精读;略读
略
第14题:
你对叶圣陶“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这一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叶圣陶在《谈语文教材》一文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在1949年草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的时候,他又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
“例子”,是从它的示范功能说的,意思就是语文教本中的选文是各式文章的样品,是“举一隅”的“一隅”,由这些例子可以推及其他同类的文章。
他的“例子”说表明:
第一,例子就是样品,它必须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至少涉及这样一些方面:从应付生活的需要看,教本中的选文既要有“文学”的,还要有“非文学”的,凡属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应用频率比较高的普通文章,在教本中都应该举其佼佼者作为样品,供学生研读;从文章的格调看,教本中的选文应该兼顾各体各派,目的在使学生接触各体各派的文章,广闻博识,而不致眼光偏狭;从写作技术看,教本中的选文也应该篇篇都有这种或那种技术足以供学生观摩借鉴。
第二,例子既是样品,还必须讲究示范性,即内容和形式都堪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这就是说,从学生实际受益着眼,要求“例子”不但都能成为“范例”;而且都能成为“适例”,不深不浅,恰到好处。
略
第15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的概念。
第16题:
语文这一术语,是在“国语”和“国文”并存时期由朱自清、叶圣陶及其他教育家、语文学家、语文教育家的文章中开始使用的。
第17题: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哪种方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9题:
第20题:
夏丏尊
吕叔湘
王力
张志公
第21题:
语言文学
语文文化
语言-言语
语言文章
第22题:
听说读写宜并重
注重听说
加强读写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第23题:
国文
国语
语文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