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清代作为符信凭证用的牌有()
A牌面
B牌印
C腰牌
D功牌
E护牌
第2题:
简述明清时期,票演变为公文的三个发展阶段,清代票文的地位变化。
由明到清,票由小块纸片的含义,发展演化为公文,经历了三阶段的意义延伸:
(1)作为一般意义的凭证。这一意义的运用,发展到后世,就衍生出各类票据。
(2)作为派遣官、差执行任务的凭证性公文。有兵票、火票、差票诸名目。
(3)清代前期,普遍用票作为上级官署对下级催办公务、命今指示的下行公文文种。
清代前期,因票文格式简单、使用方便,多用来代替正规下行公文牌文。中叶以后,更为简便的札文逐渐盛行,就很少运用票作为指示性下行公文。
略
第3题:
清代照会的分支类型有哪些?它是怎样演变为外交专用文种的?
第4题:
清代,关的文种分支为()、()。
第5题:
简析明代照会适用的两种行文关系、清代照会的分支类型。以及照会演变为外交专用文种。
第6题:
清代翰林的特殊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清代,关文种的分支及其行文关系如何?
清代,“关”大体用于同级或不相隶属的中、低级官署之间。其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行文关系的分工趋于细密,文种分支为关文、平关,并往往与牒呈文种配套使用。
(1)行政系统的同级官署用关文。如,知县之间相互用关文。
(2)在行政系统,地位差异较小的官员之间,将平行文“关”与平上文“牒呈”配合运用。
其行文关系大体分为两类:
①府、州、县正职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对其佐贰官用关文;府、州、县佐贰官,对其正职长官用牒呈。
②下级官署长官(如知府为从四品),官阶高于直接上级衙署内办事机构负责人(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首领官经历为从六品)。前者对后者用关文,后者对前者用牒呈。
③下级官署长官(如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与间接上级衙署办事机构负责人(如两司经历)官阶大致相当,相互用关文。
(3)文、武不相隶属官署间,级差不太悬殊者,相互使用平关。
略
第14题: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的广泛运用,逐渐取代了牌作为主要()行公文的地位。牌文遂限于传达()。
第15题:
简答清代发布示文的方式。
第16题:
清代揭帖的类型和运作情况如何?
第17题:
清代牌文的分支类型有()
第18题:
牌面
牌印
腰牌
功牌
护牌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牌票
牌符
牌檄
传牌
功牌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