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地区兴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 )。
A.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B.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
C.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示范作用
D.在这些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
第1题:
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
C.经济发展中地区
D.贫困地区
第2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 )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A.中西部区域
B.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第3题:
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给予大力扶持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如何大力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到这些地区,( )。
A、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士向贫困地区进行捐赠
B、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区的人投资兴办学校
C、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D、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
第4题:
国际收支是指(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A.一个国家
B.一个地区
C.所有国家
D.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第5题:
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使特区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C.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D.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换活动。
第9题:
国家要加大对()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第10题:
国家帮助和扶持()发展电力事业。
第11题: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12题: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第13题:
A.“马歇尔计划”
B.“第四点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道奇路线”
第14题:
A.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的下降
B.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第15题:
地区经济结构是指( )。
A.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合理配置
B.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运动中,发挥特点和优势
C.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D.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第16题:
在立卷时,应当抓住文件的特征进行分类和组卷,这些特征包括问题、作者和()
A.名称
B.时间
C.地区
D.通讯者
第17题: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城市
B.农村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第18题:
第19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加大对()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第20题: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其中之一是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些地区是()。
第21题:
习近平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说,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第22题:
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
第23题:
农村
中西部地区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