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汉人和南人的主要人官途径是( )
A.科举
B.世选
C.由吏而官
D.征辟
第1题:
A.上林三官
B.户部
C.礼部
D.泉府
第2题:
汉代在选官制度上采取的是()
A.察举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第3题:
金代官署中掌理案牍、管辖吏员、处理具体公事的首领官是()
A.都目
B.吏目
C.抄事
D.典吏
第4题:
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自古以来“官”与“吏”乃是两山对峙二水中分的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做幕僚,对于现代的国际社会,官应当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的:很多没有科举能力的人开始从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而师爷是高级幕僚,衙役就是低级的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古“官”“吏”的误读
B.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C.“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D.古“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元代科举取士水平最高的是:()
第8题:
元代汉人唯一入仕途径是什么()
第9题:
“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荀子·强国》),句中的“吏”与“官”的不同是什么?
第10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包括()
第11题:
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官”、“吏”的误读
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古代“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第12题:
汉人
南人
蒙古人
色目人
第13题:
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______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 )
A.荐举
B.征辟
C.进入幕府
D.科举
第14题: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第15题: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和任用官吏,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A.察举
B.征召
C.科举
D.辟举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做幕僚。对于现代社会,“官”应该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很多科举失利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第19题:
东亚有一个国家,于公元958年效仿中国唐朝首开科取士。十世纪以后,其科举考走向兴盛。900多年间,科举考成为其选士任官的首要途径,这是中国域外建立最完备的科举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第20题:
《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第21题:
曹魏时期建立的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是()。
第22题:
第23题:
科举
战功
自我推荐
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