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A对
B错
第3题:
综合课程不是作为分科课程的对立形态出现的,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各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可取代。
第4题:
课程原意为“跑道”,最常见的定时是指“学习的过程”(course of study),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也应该包含的课程基本要素有()
第5题:
主题学习模式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内容空间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既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完整、深刻的理解,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因而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课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导模式。
第6题: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是()
第7题: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第8题:
以下不属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评价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必须反映教育学家对教育的信念和思想
护理教师必须基于对护理的信念和观点来定义护理学科中的“课程”
课程的概念范畴是相对静止的
课程在不断的评估和修改中得以完善
课程的目的是把教育的基本原理、特色传授给学生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共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体结构的课程系统的基本因素。构成共时态课程系统的课程要素有()、()、()和环境。
第15题:
关于课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16题:
关系模式学生(学号,课程号,名次),若每一名学生每门课程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每一名次只有—名学生,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17题: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
第18题: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第19题: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的教程是( )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知识性课程
工具性课程
第22题:
基础型课程
发展型课程
知识性课程
工具性课程
第23题:
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
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