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WRF模式的下边界条件通常来自于陆面和海洋方案,包括地/海表的动量、热量和水汽通量等。()
A.Y.是
B.N.否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的主要热源是陆地不是海洋
B、海洋和大气之间不存在物质和能量交换
C、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D、海洋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0%
第2题:
A、大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互过程
B、大循环又称外循环或全球水分循环
C、循环运动包括水汽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和径流5个环节
D、包括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两种
第3题:
海洋中都有大陆边缘、海洋床与主要海脊系。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浅滩(大陆架)和大陆斜坡。除主要海脊外,一切海洋盆地还有次要的海脊与什么?( )
A.海脊系
B.海隆
C.海脊
D.海洋床
第4题:
海洋和大气的耦合关系主要是通过海气界面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来实现的,()是这种交换过程强度的定量描述。
第5题:
大气环流是下列哪几种要素交换,输送的主要方式()
第6题: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第7题:
从海洋上蒸发出来的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冷凝后降落到陆地表面。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又回到大气中,一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人河流,最后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
第8题:
多年平均海洋输入陆地的水汽()陆地输入海洋的径流。
第9题:
小于
等于
大于
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第10题:
海面高度和形态
海洋表面气压场
海表盐分含量
海洋表面风场
第11题:
第12题:
热量,能量,水汽
热量,动量,水汽
能量,动量,热量
水汽,动量,能量
第13题:
()无始无终,大致沿着海洋(或陆地)→大气→陆地(或海洋)→海洋(或陆地)的路径,循环不已。
A.水汽循环
B.水文大循环
C.水文小循环
D.水文循环
第14题:
A、动量通量
B、热量通量
C、水汽通量
D、粗糙度
第15题:
卫星对海洋的观测包括()、海洋水色和海洋表面温度等。
第16题:
下列论断哪些是不正确的:()。
第17题:
()无始无终,大致沿着海洋(或陆地)→大气→陆地(或海洋)→海洋(或陆地)的路径,循环不已。
第18题: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涉及()。
第19题:
领陆是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海洋和岛屿。
第20题:
水汽循环
水文大循环
水文小循环
水文循环
第21题:
水汽通量越大,表示水汽辐合越强
水汽通量越大,表示水汽输送越强
水汽通量的大值区,通常与云雨区相对应
水汽通量散度的负值区,通常与云雨区相对应
温度露点差<4℃的区域,也是水汽含量的大值区
第22题:
大循环和小循环
海、陆循环
海、陆、空循环
大循环
第23题: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原始陆地
原始海洋和陆地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