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和剪力数值称为载常数”相关问题
  • 第1题:

    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内力的计算,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可近似认为各片剪墙只承受()。

    A.轴向力

    B.弯矩

    C.剪力

    D.弯矩和轴向力


    答案A

  • 第2题:

    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有( )。

    A、剪力

    B、轴拉力

    C、轴压力

    D、弯矩

    E、扭转


    答案:ADE

  • 第3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一般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20层,房屋高度为74.4m。该楼位于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假定经计算求得某框架边跨梁端截面的负弯矩标准值(KN.m)如下:恒载产生的MGk=-30;活载产生的MQk=-15;风载产生的Mwk=-10;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MEHk =-22。试问,在计算该梁端纵向钢筋配筋时,所采用的梁端负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计算中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不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的调幅。
    (A) -55.2
    (B) -64.7
    (C) -65.4
    (D) -76.4


    答案:C
    解析:
    (C)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5.6.1条~5.6.2条,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梁端组合弯矩如下:
    M=1.35 x(-30)+0.7x1.4x(-15)=-55.2(kN*m)
    M=1.2x(-30)+1.4x(-10)+0.7xl.4x(-15)=-64.7(kN*m)
    M=1.2x(-30)+1.4x(-15)+0.6xl.4x(-10) -65.4(kN*m)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5.6.3条~5.6.4条,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梁端组合弯矩如下:
    ME=1.2x[-30+0.5x(-15)] +1.3x(-22)+0.2xl.4x(-10)=-76.4(kN*m)
    为了与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梁端弯矩进行比较,在进行梁端受拉钢筋计算时,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梁端弯矩需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第4题:

    悬臂梁在下图各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梁水平放置,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横截面上一般有剪力和弯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梁端设计弯矩,调幅与效应组合的次序是()。

    • A、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 B、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 C、先进行水平与竖向荷载效应组合,再进行弯矩调幅
    • D、水平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分别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在梁自由端处的剪力和弯矩为()

    • A、剪力为零、弯矩最大
    • B、剪力最大、弯矩为零
    • C、剪力为零、弯矩为零
    • D、剪力最大、弯矩最大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组合梁剪力连接设计的临界截面不正确的是()

    • A、弯矩和竖向剪力最大处
    • B、所有的支点及零弯矩截面
    • C、悬臂梁的自由端
    • D、所有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截面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梁式桥的主梁承受多种荷载作用,其中最主要的荷载有()

    • A、弯矩和剪力
    • B、压力和剪力
    • C、弯矩和扭矩
    • D、扭矩和剪力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框架结构设计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B

    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组合

    C

    先对竖向荷载作用及水平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对组合弯矩进行调幅

    D

    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均可进行调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单跨超静定梁在荷载单独作用下引起的杆端弯矩称为()。

    正确答案: 固端弯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跨中无侧向支承点的简支工字形截面梁,下列何种受力(最大弯矩数值均相同)整体稳定性最差()
    A

    两端有相等弯矩作用

    B

    满跨有均布荷载作用

    C

    跨中有集中荷载作用

    D

    一端有弯矩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所示,求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Q、M图,确定最大剪力和弯矩。


    答案:

  • 第14题:

    图示结构EI=常数,在给定荷载作用下,剪力Qab为:




    答案:C
    解析:
    利用对称性。

  • 第15题: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五跨等跨连续梁,有()等受力特征。
    A.第三跨跨中剪力为零
    B.各跨跨中弯矩都为正弯矩
    C.边跨跨中剪力最大
    D.梁端支座处梁承受负弯矩
    E.中间支座处梁承受负弯矩


    答案:A,B,E
    解析:

  • 第16题:

    关于平面弯曲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分布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梁上无均布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一条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 B、梁上有均布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当荷载向下时,剪力图为向右上倾斜的直线,弯矩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 C、梁上有按线性规律分布的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三次抛物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 D、平面弯曲梁在集中力作用下剪力图发生突变
    • E、梁上有按线性规律分布的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三次抛物线,弯矩图为三次抛物线

    正确答案:A,D

  • 第17题:

    在对称载荷作用下,机身横截面上的全部内力有()。

    • A、剪力、弯矩和扭矩
    • B、扭矩和弯矩
    • C、剪力和弯矩
    • D、剪力和扭矩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在梁支座处的剪力和弯矩为()

    • A、剪力为零、弯矩最大
    • B、剪力最大、弯矩为零
    • C、剪力为零、弯矩为零
    • D、剪力最大、弯矩最大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关于平面弯曲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分布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梁上无均布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一条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 B、梁上有均布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当荷载想下时,剪力图为向右上倾斜的直线,弯矩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 C、梁上有按线性规律分布的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三次抛物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 D、平面弯曲梁在集中力作用下剪力图发生突变
    • E、梁上有按线性规律分布的荷载作用的区段,剪力图为三次抛物线,弯矩图为三次抛物线

    正确答案:A,D

  • 第20题:

    梁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

    • A、剪力和弯矩
    • B、轴力和剪力
    • C、轴力和弯矩
    • D、剪力和轴力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梁式桥的主梁承受多种荷载作用,其中最主要的荷载有()
    A

    弯矩和剪力

    B

    压力和剪力

    C

    弯矩和扭矩

    D

    扭矩和剪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梁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
    A

    剪力和弯矩

    B

    轴力和剪力

    C

    轴力和弯矩

    D

    剪力和轴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在固定端根部处的剪力和弯矩为()
    A

    剪力为零、弯矩最大

    B

    剪力最大、弯矩为零

    C

    剪力为零、弯矩为零

    D

    剪力最大、弯矩最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有侧移的砼框架柱,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考虑二阶效应,主要是指()
    A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

    B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

    C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

    D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