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价值主体是具有一定需要和创造能力的人,他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价值客体是主体需要的对象,是事物本身的属性、结构和功能,它是生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第1题:
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第2题:
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内涵不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
第3题:
教育价值概念中的客体指主体的需要对象,可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也可以是社会的或个人的。
第4题:
价值评价的认识对象是()。
第5题:
公民既可以是政策客体,也可以是政策主体。
第6题: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第7题:
下面对价值评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8题:
价值评价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价值评价需要对客体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价值评价需要对主体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价值评价中主体追求的是事物本来如此的一种认识
第9题:
价值是一种关系,是相对于价值主体的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
指事物的使用价值
指事物的交换价值
指事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和
第10题:
价值是对各种价值对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具有普遍性
价值需要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关系才能成立
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第11题:
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社会价值
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价值是由()所决定的。
第14题:
关于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下列关于社会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6题:
下面对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7题:
关于价值,下面正确的表述是:()
第18题:
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的区别在于()。
第19题:
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第20题:
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
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不同
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
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价值标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
价值就是东西的价格
价值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23题:
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
价值客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主客体之间的依赖关系
第24题:
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社会价值
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