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提高。
第1题: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A、时滞
B、货币流通速度
C、微观主体预期
D、金融创新
第2题:
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2011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下列属于管理通胀预期的有效货币政策是()①补贴困难群体②减少财政赤字③控制信贷规模④稳步提高利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3题:
按照弗里德曼的三效应学说,如果经济中的通货预期效应,收入及价格水平效应超过了流动性效应,为降低利率水平,央行应()货币增长速度
第4题:
乘数提高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
第5题:
企业并购谋求财务协同效应的表现,不包括()
第6题:
在通货紧缩时期,当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时()。
第7题:
运动负荷越大,越有助于提高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
第8题:
薪酬指数化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
第9题: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确定
第10题:
货币政策无法再刺激经济;
通过将名义利率下降到零以下,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
通过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
通过降低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
第11题:
第12题:
财富变动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信用可供量变化效应
预期效应
第13题:
第14题:
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
第15题:
面对目前的通胀预期压力,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属于货币政策的有() 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②减少货币供应量 ③制定相关的利率政策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第16题:
外部效应是指()
第17题:
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更加明晰,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不足的是,使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延长。()
第18题: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通过()等作用过程进行传导。
第19题:
运动负荷越大,越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效应。
第20题:
宏观经济效应
微观经济效应
中观经济效应
刺激效应
选择效应
第21题:
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第22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3题:
资产价格渠道
汇率渠道
传统的利率渠道
信贷渠道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