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德能够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入们崇德向善,这体现了道德的()。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第1题: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的说法有:()
第2题:
在诚信观的教育中要()。
第3题: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4题:
某中学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细则,并明确公布了奖罚措施,以保证教师们能够依法执教,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做法在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上属于()。
第5题:
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6题:
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第7题:
道德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与善恶的规则或原则。在道德标准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8题: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第12题:
是人们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
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表尺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第13题:
在诚信观的教育中要()。
第14题:
在诚信观的教育中要()。
第15题:
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的社会风尚。
第16题:
大学生如何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17题:
道德的()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第18题:
在不同道德体系中,在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支配下,形成不同层次的具体道德规范,这体现了
第19题:
知道是非、善恶、美丑,这体现的品德心理要素是()。
第20题:
以()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第21题:
道德的功利观
道德的法制观
道德的权利观
道德的合理观
道德的公正观
第22题:
优化服务
诚信建设
政务公开
爱岗敬业
第23题:
他律
自律
自省
慎独
第24题:
认识功能
沟通功能
调节功能
规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