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以下哪个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是统计口的旅游者定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防止出境旅游者滞留不归是组团社的法定义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国内外对旅游者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
    ①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国际短途旅游者指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包括在游船上居住的游客,不包括过境旅客。
    ②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宗教等。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
    ①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②海外旅游者,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在船、车上住,及乘务人员)两类。
    ③国内旅游者,凡纳入我国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分为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不包括工作人员、到外地学习学生)和国内一日游游客(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没住宿过夜的人)。

  • 第3题:

    根据我国目前对来访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我国旅游者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即外国人,海外华侨().


    正确答案:港澳台同胞

  • 第4题: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旅游者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旅游者做了规定,后经国家旅游局的修改和解释,其较完整的表述为:国内游客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在我国境内长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也属于国内游客。
    根据在其他地方逗留时间的长短,国内游客又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且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
    另外,此项规定还把下列人员排除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之外: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 第5题:

    国内旅游者(我国的定义)


    正确答案: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就医疗养、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地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 第6题: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最新定义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特点:一是与会各方对旅游活动的定义取得了一致意见,即“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游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活动。二是与会各方一致通过了将“旅游”这一概念作为整体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 第7题:

    多选题
    根据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不包括()
    A

    各国驻华使馆人员

    B

    常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

    C

    我国出国人员

    D

    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旅游者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根据我国目前对来访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我国旅游者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即外国人,海外华侨().

    正确答案: 港澳台同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国际联盟1937年对旅游者的定义,下列()不是属于旅游者
    A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

    B

    寄宿在校的学生

    C

    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D

    在海上巡游中停靠一国的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对旅游概念所做的定义包含如下内涵(  )。
    A

    旅游主要基于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

    B

    旅游者必须离开他(她)的惯常环境

    C

    旅游者到其它地方连续停留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12个月

    D

    旅游者在目的地可以取得临时的有酬的职业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它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

  • 第12题:

    单选题
    以外出路程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国内旅游者的是(  )。
    A

    欧洲国家的定义

    B

    北美国家的定义

    C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D

    我国旅游统计中的定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不同国家对旅游者定义角度不一样,北美国家以外出路程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国内旅游者。美国使用较广的国内旅游者定义是,1978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指出旅游者是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80千米(单程)的人,而不管其是否在外过夜。

  • 第13题:

    赵某是台湾人,到河南旅行,根据我国国家旅游局和统计局的定义,他属于国内旅游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根据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不包括()

    • A、各国驻华使馆人员
    • B、常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
    • C、我国出国人员
    • D、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关于界定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出现于()。

    • A、1937
    • B、1963
    • C、1981
    • D、1979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世界旅游组织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是如何进行界定的?


    正确答案: 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习惯上将旅游者按其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划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

  • 第17题:

    罗马会议定义(关于旅游者)


    正确答案:游客指除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游客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另一类是“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的到访者)

  • 第18题:

    以下()因素会对目的地的形象的形成产生影响。

    • A、旅游者过去的旅游经历
    • B、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
    • C、目的地的对外宣传
    • D、媒体对目的地的报道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判断题
    根据"罗马定义",判断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应根据其所属国籍而不是其定居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对旅游概念所做定义的内涵包括(  )。
    A

    旅游主要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

    B

    旅游者须离开他(她)的惯常环境

    C

    旅游者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活动

    D

    旅游者在目的地可以取得临时的有酬的职业

    E

    旅游者到其他地方连续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的活动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该定义有三个要点:①旅游是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的旅行,这里所指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②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③规定了外出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宗教朝圣等,但不包括从访问地获取谋生性报酬。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界定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出现于()。
    A

    1937

    B

    1963

    C

    1981

    D

    1979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危机的定义是()。
    A

    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旅游业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

    B

    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非预期性事件

    C

    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事件

    D

    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事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罗马定义”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称为(  )。
    A

    短期游览者

    B

    旅游者

    C

    过境旅游者

    D

    短程游览者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旅游会议,会议提出采用“游客”这一总体概念,并将游客划分为两类——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称为短程游览者。

  • 第24题:

    判断题
    防止出境旅游者滞留不归是组团社的法定义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