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千古名句说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却是_____的。
第1题:
第2题:
司马迁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第3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其作者与出处分别为?()
第4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判断是()
第5题:
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的()
第6题: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第7题:
第8题:
贾谊《吊屈原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孔子《论语》
屈原《离骚》
第9题:
《报任安书》
《资治通鉴》
《灵乌赋》
《读孟尝君传》
第10题:
司马光
司马迁
司马懿
司马昭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句出自()。
第14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出自《史记》。
第15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出?()
第16题:
()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第17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第18题:
屈原
司马迁
辛弃疾
苏轼
第19题:
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
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
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班固
司马迁
班超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