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属一级动力学的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有关消除半衰期的概念错误的是

    A.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一级动力学药物半衰期为0.693/K
    C.一级动力学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有关
    D.零级动力学药物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E.一次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

    答案:C
    解析:
    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半衰期是恒定的,和血浆药物浓度无关,零级动力学药物消除的半衰期是变化的,和血浆中药物的量有关。

  • 第3题:

    对于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大约经过几次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 A、2~3次
    • B、4~6次
    • C、7~9次
    • D、10~12次
    • E、13~15次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静脉恒速滴注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某药时,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 A、静滴速度
    • B、溶液浓度
    • C、药物半衰期
    • D、药物体内分布
    • E、血浆蛋白结合量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药物属于一级动力学,按其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几次给药可达稳态浓度()

    • A、  10~12次
    • B、  15~18次
    • C、 4~6次
    • D、  2~4次
    • E、  8~10次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予相同剂量一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A、2~3次
    • B、4~6次
    • C、7~9次
    • D、10~12次
    • E、13~15次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 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 D、定时恒量给药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口服给药,要药快速达到稳态浓度最好的给药方案是()。已知该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346/h,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


    正确答案:首剂加倍;2h

  • 第9题:

    单选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等量等间隔给药,血浆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取决于(  )。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多次给药后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来说,药物在等量等间隔给药时,经4~5个半衰期可分别达到稳态浓度的94%和97%。

  • 第10题:

    多选题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特点有()
    A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恒定不变

    B

    药物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C

    停药后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

    D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随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E

    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A

    2~3次

    B

    5~6次

    C

    7~9次

    D

    10~12次

    E

    13~15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按固定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给药,经5~6个t1/2后,血中药物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此浓度称稳态血药浓度(Css),又称坪值。

  • 第12题:

    单选题
    对于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大约经过几次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A

    2~3次

    B

    4~6次

    C

    7~9次

    D

    10~12次

    E

    13~15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答案:B
    解析:
    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或称坪值的时间,即需经过该药的4~6个t1/2才能达到。相反,停药后经过4~6个t1/2后,血药浓度约下降95%(消除时间)t ? 为一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故B错误

  • 第14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定时恒量给药需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B.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E.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答案:E
    解析:

  • 第15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血浆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取决于()

    • A、剂量大小
    • B、给药次数
    • C、半衰期
    • D、表观分布容积
    • E、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A、2~3次
    • B、5~6次
    • C、7~9次
    • D、10~12次
    • E、13~15次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特点有()

    • A、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恒定不变
    • B、药物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 C、停药后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
    • D、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随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 E、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正确答案:B,C,E

  • 第18题:

    如果某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那么以相同剂量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次药,约经()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正确答案:

  • 第19题:

    遵循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若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所需的时间大约是该药的()个半衰期。


    正确答案:=t1/2=0.693/ke;4—5

  • 第20题:

    某半衰期为8小时的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8小时给药一次,最少经多少小时可达稳态血药浓度(Css)()

    • A、60小时
    • B、20小时
    • C、10小时
    • D、80小时
    • E、40小时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单选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B

    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C

    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

    定时恒量给药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E

    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药物属于一级动力学,按其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几次给药可达稳态浓度()
    A

      10~12次

    B

      15~18次

    C

     4~6次

    D

      2~4次

    E

      8~10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口服给药,要药快速达到稳态浓度最好的给药方案是()。已知该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346/h,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

    正确答案: 首剂加倍,2h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遵循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若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所需的时间大约是该药的()个半衰期。

    正确答案: =t1/2=0.693/ke,4—5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