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植物就能发病,不需要环境因子的作用。
第1题: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
A.症状
B.特性
C.病状
D.病症
第2题:
寄主植物这种抵御病原物侵染的活动的特性或能力称为()通常用高度抗病、()、()、高度感病。
第3题:
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和()尤为重要。
第4题: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不包括()。
第5题:
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到侵入以前的时间为()。
第6题: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
第7题: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
第8题:
寄主植物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小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危害不大,这属于()的表现。
第9题: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
第10题:
感病
抗病
耐病
免疫
第11题: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
植物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寄主植物的发病
第12题:
第13题:
环境条件同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当()时,可导致病害流行。
A.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生植物的生长
B.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生植物的生长
C.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原物而有利于寄生植物的生长
D.环境条件有有利于病原物而有利于寄生植物的生长
第14题:
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时,可导致()。
第15题: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和()。
第16题:
烟草黑胫病发生的早晚、轻重,取决于()的相互作用。
第17题:
寄主植物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小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危害不大,这属于()表现。
第18题:
环境条件同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当()时,可导致病害流行。
第19题: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 ()。
第20题:
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和()两类。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