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某公司从1月1日起将设备的折旧年限延长了三份之一,同时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年限平均法。该公司对此项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年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
第1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将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为10年已使用2年,账面原价为 50000元,已提折旧1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零。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同时,将预计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则甲公司2007年的折旧额为( )元。
A.5000
B.13333.33
C.6666.66
D.10000
第2题: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第3题:
企业为了使会计信息更相关、更可靠而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
A.将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B.将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C.将应付债券折价的摊销方法由实际利率法改为直线法
D.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而延长其使用年限1年
第4题:
AS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成立。从2003年1月1日起,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递延法,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5%提取法定公益金。
(1)从2003年1月1日起,对办公楼的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原值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2003年1月1日起将一套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并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万元,已计提折旧3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累计折旧为225万元,净残值为零。本年度该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40%,年初、年末在产品为零。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确定累积影响数并进行账务处理。
(2)计算对2003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增加或减少)。
(3)计算2003年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大修/改造完工转固后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由()更改为(),调整当月开始计提折旧。
第8题:
公司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为()。
第9题:
将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由10%改为3%
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5%改为10%
将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10年改为5年
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10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第11题:
19500
19680
27500
27600
第12题:
平均年限法折旧率各年相同,而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率都不相同
平均年限法折旧额各年相同,而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额逐年递减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基础是固定资产原值,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基础是固定资产净值
两种方法最后的累计折旧额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的方法,而平均年限法不是加速折旧法
第13题: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折旧方法有()
A. 平均年限法
B. 工作量法
C. 双倍余额递减法
D. 年限总和法
第14题:
某企业一台从1999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设备。其原值为3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从2001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000元改为600元。该设备2001年的折旧额为( )元。
A.5080
B.5280
C.4464
D.6696
第15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对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B.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
C.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改为8年
D.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16题:
A、第6年
B、第7年
C、第8年
D、第9年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下列各项目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第20题: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折旧方法有()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19500
19680
27500
27600
第23题:
合同履约进度由投入法改为产出法
将产品保修费用的计提比例由销售收入的2%变更为1.5%
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移动加权平均法变更为个别计价法
将一台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24题:
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总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