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特征包括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高()等。
A.“苦力服务”模式
B.信息中介模式
C.项目服务模式
D.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第1题:
A.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B.标准化建设滞后
C.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D.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第2题:
第3题:
现代国际物流的特点有()
第4题:
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已成为物流中心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5题:
国际物流涉及多个国家,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是国际物流()的特点。
第6题:
物流管理的特征包括().
第7题: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包括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和()等配送模式。
第8题:
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物流标委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委会,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协调和制定物流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编制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H2010年发展规划》;出台了一批急需的物流国家标准,其中最为引起社会关注的是《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目前,已经有多家大型物流企业通过了评估。对归口管理的物流国家标准进行了清理;通用性、基础性物流标准的实施得到积极推进。2005年8月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对上述工作一致表示认可。尽管有成绩,但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几乎仍比较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行的物流标准较少、水平较低,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跟不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制定、研究物流标准的相关经费;物流标准化工作协调难度大等。现在物流标准化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将推进物流标准化作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物流标准化工作要按《规划》的要求,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物流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解决不同行业和地方标准之间不协调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标准水平,从总体上改变我国物流国家标准化的落后局面,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次会议认为,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出的要求是2005-2006年的首要任务,任务主要包括完成物流术语修订工作,提出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完善物流标准体系,研发信息管理基础性技术标准等工作。次要任务是推进《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基础性和通用性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定要做好;推动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来促进发展;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创新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工作机制;完善委员会自身建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你认为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有哪些对策?
第9题: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
物流作业流程的优化
物流人员的优化
第10题:
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
物流作业流程的优化
第11题:
成本低廉化
物流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
物流精益化
第12题:
信息化程度要求高
标准化要求高
系统跨度大
风险性大
第13题:
第14题:
物流硬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不包括()
第15题:
国际物流的特点有()
第16题: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流进入了()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物流活动领域中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17题:
信息化的物流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活型物流模式。
第18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水平。
第19题:
物流信息化的意义包括物流资源整合和()。
第20题:
第21题:
物流操作信息化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决策信息化
物流人才管理信息化
物流协同作业信息化
第22题:
物流环境单一
物流环境差异大
物流系统范围广
对物流信息化程度要求高
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高
第23题:
物流重组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模式
互用物流模式
第24题:
物流环境差异
物流系统范围广
必须是船舶运输
对物流信息化程度要求高
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