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行动中,力求“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就是中庸思维的表现。
第1题: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恰当之意是()。
第2题:
儿童在直接感知过程中,通过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是( )
第3题:
“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做人做事须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第4题:
在幼儿初期,儿童的主导性的思维方式就是直觉行动思维。()
第5题:
()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第6题:
什么叫无过,无不及?
第7题:
幼儿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过程是()
第8题:
思维的超越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9题:
所谓“中”,就是指事物矛盾的双方都在自身应有的范围内适度发展
孔子将“中”发展为“中庸”的原则,要求人们立身、处事时采取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
所谓“和”,是指事物对立因素的交融,也即多样性的统一
“和”是一种和谐关系
儒家认为“中”与“和”是一致的
第10题:
形式运算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以上都不是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
具体思维
第13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句中的“中庸”的恰当之意是()。
第14题:
()是指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第15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
第16题:
直觉行动思维主要特点是()。
第17题:
幼儿的典型思维是()。
第18题:
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第19题:
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第20题:
表现在可以看到事物的特殊性.个别性
表现在思维在认识和把握对策时.在展开思维的过程中对时间的超越和突破
表现在对空间的超越上
表现在思维对“具体”——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物品等等超越上
第21题:
思维是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
思维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
思维不能离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第22题:
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第23题:
君子就是遵从中庸之道的人。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君子就是中规中矩不犯错误的人。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懂得珍惜时间。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