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
A、后牙游离缺失
B、前牙缺失
C、单侧多数牙缺失
D、前、后牙同时缺失
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下列那种情况适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
第9题:
后牙非游离缺失
后牙游离缺失
前牙缺失
缺牙间隙多,各基牙倒凹均大
单侧缺失,非缺隙侧基牙倒凹小
第10题:
第11题:
减小牙槽嵴唇侧倒凹
减小人工牙与余留牙之间的间隙
使就位道与脱位方向不一致,从而获得制锁作用
增大颊侧远中倒凹
便于义齿的就位
第12题:
模型向后倾斜
模型向前倾斜
模型向有牙侧倾斜
模型向缺牙侧倾斜
模型平放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上颌76321 12367缺失,前牙区唇侧无倒凹,则将()。
第20题:
RPI卡环的最佳适应证是( )
第21题:
多个前牙缺失,且前牙组织倒凹较大的患者
缺隙前后都有基牙且缺隙处组织倒凹较大者
单个前牙缺失患者
远中游离缺失,且无组织倒凹者
远中游离缺失,且组织倒凹较大者
第22题:
平均倒凹法
由前向后斜向戴入的调节倒凹法
由后向前斜向戴入的调节倒凹法
与力方向一致的就位道
旋转戴入的调节倒凹法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