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因遭电击致心肺骤停,经现场及时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遂入院继续治疗。入院后在维持循环稳定和加强呼吸管理的同时进行脑复苏。脑复苏中脱水疗法的首选药物是A、50%葡萄糖溶液B、20%甘露醇C、螺内酯D、25%山梨醇E、呋塞米(速尿)脑复苏中低温疗法重点降温的部位是A、心前区B、腹股沟C、头部D、腋下E、颈部

题目

患者,男性,35岁。因遭电击致心肺骤停,经现场及时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遂入院继续治疗。入院后在维持循环稳定和加强呼吸管理的同时进行脑复苏。脑复苏中脱水疗法的首选药物是A、50%葡萄糖溶液

B、20%甘露醇

C、螺内酯

D、25%山梨醇

E、呋塞米(速尿)

脑复苏中低温疗法重点降温的部位是A、心前区

B、腹股沟

C、头部

D、腋下

E、颈部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35岁。因遭电击致心肺骤停,经现场及时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遂入院继续治疗。入院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性,48岁。因电击伤致心搏骤停,经初级复苏后转入病房,首选应检查哪个器官的功能

    A、循环功能
    B、肝功能
    C、脑功能
    D、呼吸功能
    E、肾功能

    答案:A
    解析:
    电击伤出现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后还应注意心电监护。

  • 第2题: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送入急诊科,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给患者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戴冰帽、放冰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降温等脑复苏治疗,心肺脑复苏后经过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患者出院后,易出现的并发症是
    A.血、气胸
    B.肋骨骨折
    C.胃内容物反流
    D.感染、急性肾衰竭、压疮等
    E.胸骨骨折

    答案:D
    解析:
    1.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耗氧量,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增强;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后戴冰帽、放冰袋,使体温降至35~33℃;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辅助降温药。
    2.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急性肾衰竭、压疮等。常见的感染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

  • 第3题:

    患者男,60岁。因冠心病,高血压入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与同房病友发生争吵,随后出现胸闷,憋气现象,而后倒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医务人员及时检查,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已停止,遂给予现场CPR以及相应药物抢救。 5、心搏骤停抢救成功者,应将其置于()体位

    A.A 复苏后体位

    B.B 复原体位

    C.C 侧卧位

    D.D 仰卧位


    审慎

  • 第4题: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送入急诊科,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给患者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戴冰帽、放冰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降温等脑复苏治疗,心肺脑复苏后经过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关于脑复苏时的降温,正确的是
    A.低温可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增强
    B.降温前先戴冰帽、放冰袋,后用辅助降温药
    C.复温时先停辅助降温药,后撤除冰袋
    D.降温的目的是将体温降至正常
    E.最好能将体温降至28℃

    答案:A
    解析:
    1.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耗氧量,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增强;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后戴冰帽、放冰袋,使体温降至35~33℃;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辅助降温药。
    2.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急性肾衰竭、压疮等。常见的感染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

  • 第5题:

    女性,65岁。因心跳、呼吸骤停,经初期心肺复苏抢救后,自主呼吸和心跳恢复,但意识仍不清,处理中最重要的是

    A.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B.脱水和低温疗法
    C.应用能量合剂
    D.高压氧治疗
    E.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由于缺氧而发生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若不积极采取措施,则可能因脑组织发生永久性损害而使病人成为植物状态。一般认为脑细胞经受4~6分钟的完全性缺血缺氧,即可引起不可逆的损伤,所以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主要措施包括降低体温和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该题针对“心脏骤停”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