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溶血反应后,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的是
A.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肝素钠
C.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D.多喝水,稀释尿液
E.双侧腰部热敷
第1题:
溶血反应时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 )。
A.红细胞聚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B.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C.血红蛋白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D.肾小管皮质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E.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
第2题:
发生溶血发应后,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的是
A、高流量氧气吸入
B、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C、静脉滴注肝素钠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E、多喝水,稀释尿液
第3题:
发生溶血反应,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小血管
B.凝集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C.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形成结晶
D.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E.发生急性肝细胞坏死,大量胆红素释放入血
第4题:
发生溶血反应,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B.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C.血红蛋白形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D.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
E.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引起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5题:
发生溶血反应时,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B.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C.血红蛋白形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D.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
E.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而引起DIC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患者,女,75岁,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此时的处理措施是()。
第9题:
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凝血物质引起DIC
血红蛋白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
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第10题:
枸橼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氯化钠
第11题:
高流量氧气吸入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静脉滴注肝素钠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多喝水,稀释尿液
第12题:
高流量氧气吸入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静脉滴注肝素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多喝水,稀释尿液
第13题:
溶血反应时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
A:肾小管皮质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B:血红蛋白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C: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D: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引起DIC
E: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第14题:
患者,男性,77岁,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此时的处理措施是
A.端坐位加压吸氧
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C.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D.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E.置患者于头低足高位
第15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6题:
输血致溶血反应,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
A.血红蛋白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B.肾小管内皮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
C.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D.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
E.血红蛋白进入肾小管
第17题:
发生溶血反应时,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理是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B、血红蛋白进入肾小管
C、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
D、血红蛋白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E、肾小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
第18题:
第19题:
发生溶血反应,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
第20题:
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血管
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血红蛋白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肾小管皮质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引起DIC
第21题:
高流量氧气吸入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静脉滴注肝素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多喝水,稀释尿液
第22题:
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小血管
凝集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形成结晶
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发生急性肝细胞坏死,大量胆红素释放入血
第23题:
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血小管
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血红蛋白凝结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
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物质而引起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