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对象为某企业2006年购进的一条生产线,账面原值为150万元,2009年进行评估。经调查分析确定,该生产线的价格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专业人员勘察估算后认为,该资产还能使用6年。又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功能更先进的类似资产,并被普遍运用,新设备与评估对象相比,可节省人员3人,每人的月工资水平为650元。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该生产线开工不足,由此而造成的收益损失额每年为2万元(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成本法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第1题:
第2题:
评估对象为某W企业2010年购进的一条生产线M,账面原值为300万元,2013年进行评估。经调查分析测算,从2008年到2013年M生产线的价格每年比上一年上长了10%,专业人员通过勘察鉴定,M资产还能使用8年,又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功能更先进的资产,并被普遍运用,新设备与M生产线相比,可节省人员5人,每人的月工资水平为1000元,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M生产线开工不足,由此而造成收益损失额每年为10万元,W企业所得税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12分)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成本法对M生产线进行评估。
(1)重置成本=300*(1+10%)(1+10%)(1+10%)=399(万元)
(2)成新率=8÷(3+8)*100%=73%
(3)功能性贬值=5*1000*12*(1-25%)*5.3349=24(万元)
(4)济性贬值=10*(1-25%)*5.3349=40(万元)
(5)估价值=399*73%-24-40=226(万元)
第3题:
某评估机构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某企业的100台某类设备进行评估,其账面原值共计2000万元,评估人员经抽样选择了10台具有代表性的设备进行评估,其账面原值共计120万元,经估算其重置成本之和为150万元,则该企业被评估设备的重置成本最接近于()万元。
A.1200
B.1300
C.1800
D.2500
第4题:
评估对象为某企业2009年购进的一条生产线,账面原值为150万元,2012年进行评估。经调查分析确定,该生产线的价格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专业人员勘察估算后认为,该资产还能使用6年。又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功能更先进的类似资产,并被普遍运用,新设备与评估对象相比,可节省人员3人,每人的月工资水平为650元。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该生产线开工不足,由此而造成的收益损失额每年为20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成本法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采用成本法评估该资产的价值接近于120万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资产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资产的重置成本=150×(1+10%)3=199.65(万元)=1996500(元)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率=3÷(3+6)×100%=33.33%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3×12×650×(1-25%)×(P/A,10%,6)=23400×0.75×4.3553=76435(元)
资产的经济性贬值=200000×10%×(1-25%)×(P/A,10%,6)=20000×0.75×4.3553=65330(元)
该资产的评估价值=1996500×(1-33.33%)-76435-65330=1331067-76435-65330=1189302(元)
第5题:
评估对象为某企业2006年购进的一条生产线,账面原值为150万元,2009年进行评估。经调查分析确定,该生产线的价格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专业人员勘察估算后认为,该资产还能使用6年。又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功能更先进的类似资产,并被普遍运用,新设备与评估对象相比,可节省人员3人,每人的月工资水平为650元。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该生产线开工不足,由此而造成的收益损失额每年为2万元(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成本法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采用成本法评估该资产的价值接近于119万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资产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有形损耗-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资产的重置成本=150-(1+10%)3=199.65(万元)=1996500(元)资产的实体有形损耗率=3÷(3+6)*100%=33.33%资产的功能性贬值=3*12*650*(1-25%)*(P/A,10%,6)=23400*0.75*4.3553=76436(元)资产的经济性贬值=20000*(1-25%)*(P/A,10%,6)=20000*0.75*4.3553=65330(元)资产评估价值=1996500*(1-33.33%)-76436-65330=1331067-76436-65330=11893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