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汉语中的“给”有哪些用法,对“给+VP”中“给”的分析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给”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与格标记。
2.大致有五种不同的观点。1)给=被,给VP=被VP;2)被…给VP是长被动句的一种,被…给是复合被动标记,或者所谓的框式介词;3)给是汉语的过去时态标记;4)被/把NP给VP中的“给”是复制前面的的被/把,加强语势;5)中动结构的标记,引入语义外力,句法上外力没有表现出来。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关于分析程序的运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第6题:
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下列关于运用分析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8题:
工程分析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平衡法、资料复用法
类比法适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第9题:
对于重要审计项目,不应仅仅依据分析程序
对于会计数据可靠性较低的审计项目,应较多依赖分析程序
对于审计风险较低的审计项目,可较多依赖分析程序
对于分析程序结果与执行其他实质性程序结果不一致的,应当较多依赖其他实质性程序结果
第10题:
审计计划阶段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审计实施阶段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审计终结阶段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贯穿于审计始终
第11题:
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异常或意外的波动
当分析结果与预期值有较大差别时,注册会计师应认为相关数据不恰当
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注册会计师也会运用分析程序
对于异常变动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审计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应追加审计程序
第12题:
风险评估阶段采用分析程序比实质性程序阶段相比精度更高
风险评估阶段采用分析程序比实质性程序阶段相比保证水平更低
总体复核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的手段基本相同,目的不同
实质性程序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的保证水平是最高的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中将分析程序用作以下环节的用法中,正确的有()。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分析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19题: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能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第20题:
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将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测试
将分析程序用作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第21题:
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将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测试程序
将分析程序用作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的程序
第22题:
在实质性程序中必须执行分析程序
在总体复核阶段必须执行分析程序
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在不同的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
第23题:
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异常或意外的波动
当分析结果与期望值有较大差别时,注册会计师应认为相关数据不恰当
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注册会计师不会运用分析程序
对于异常变动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审计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应追加审计程序
第24题: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每个审计项目中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
细节测试比实质性分析程序更能有效地应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时应当使用被审计单位外部的数据建立预期
需要从实质性分析程序中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可接受差异额应当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