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就期初余额获取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7题:
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
导致上期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是否仍然相关和重大
第8题:
对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检查形成期初余额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本期实施的审计过程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向第三方函证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已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第9题:
对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检查形成期初余额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本期实施的审计过程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已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向第三方函证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
第10题:
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和充分的列报与披露
第11题:
期初余额是期初存在的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从金额上看等于上期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
期初余额与注册会计师首次审计业务相联系
第12题:
国家审计目标中,真实性是基础。
内部审计目标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国家审计目标中,效益性是基础。
国家审计目标中,合法性是最基本要求。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应有
导致上期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是否仍然相关和重大
第19题:
无需在审计报告中特别提及比较数据
无需对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
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可能会影响后任注册会计师关于期初余额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与时间安排
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可能会影响后任注册会计师关于会计政策一贯性运用的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与时间安排
第20题: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已经由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未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相关情况
如果不能针对期初余额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
如果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确定与期初余额相关的会计政策未能在本期得到一贯运用,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如果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且错报的影响未能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
第21题:
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和充分的列报与披露
第22题: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无须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应当对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确定对期初余额的审计范围
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时才需要考虑期初余额审计问题
第23题:
期初余额是期初存在的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
期初余额与注册会计师首次审计业务相联系
期初余额从金额上看等于上期期末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