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题 上市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虚假陈述行为后,某投资人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的计算方式为(  )。A.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一基准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B.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揭露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C.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D.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第一次买人证券的日期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题目

第 7 题 上市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虚假陈述行为后,某投资人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的计算方式为(  )。

A.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一基准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

B.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揭露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

C.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D.持有证券数量×(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一第一次买人证券的日期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虚假陈述行为中投资差额损失的确定。根据规定,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者仍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如果是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投资人的投资差额损失,以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与实际卖出证券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
更多“上市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虚假陈述行为后,某投资人在基准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投资者韩某的证券投资损失与甲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投资者韩某的证券投资损失与甲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根据规定,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本题中,韩某在虚假陈述揭露日(2011年7月1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因此,韩某的投资损失与甲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

  • 第2题:

    上市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虚假陈述行为后,某投资人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的计算方式为( )。

    A.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基准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

    B.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揭露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

    C.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D.持有证券数量×(买入证券平均价格-第一次买入证券的日期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虚假陈述行为中投资差额损失的确定。根据规定,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者仍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如果是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投资人的投资差额损失,以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与实际卖出证券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

  • 第3题:

    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或者通过媒体,作出使投资人对其投资行为发生错误判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陈述被称为( )。?

    A:误导性记载
    B:误导性陈述
    C:虚假陈述
    D:虚假记载

    答案:B
    解析:
    误导性陈述,是指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或者通过媒体,作出使投资人对其投资行为发生错误判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陈述。

  • 第4题:

    因甲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投资者吴某的投资差额损失为多少万元?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投资者吴某的投资差额损失为12万元。根据规定,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者仍持有证券的,投资人的投资差额损失,以买人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在本题中,吴某的投资差额损失=(20-8)×10000=120000(元)。

  • 第5题:

    某上市公司董事张某,得知公司增资计划,在该信息公开前,将其透漏给王某,王某据此购进该公司1000股股票。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该行为构成(  )。

    A.内幕交易行为
    B.操纵市场行为
    C.虚假陈述行为
    D.欺诈客户行为

    答案:A
    解析:
    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自己未买卖证券,也未建议他人买卖证券,但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接受内幕信息者依此买卖证券的,也属于内幕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