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根据以上要点(6)的提示,说明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以上要点(2)的提示,说明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是否正确?暂停交易的做法是否正确?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①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正确两个子公司互为一致行动人。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 ②暂停交易正确。根据规定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报告并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①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正确,两个子公司互为一致行动人。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 ②暂停交易正确。根据规定,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报告并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 第2题:

    收购期限届满,发出部分要约的收购人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股份,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 )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A、预受股东的预受时间顺序
    B、预受股东的预受要约股票数量顺序
    C、同等比例
    D、与主要股东事先约定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C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收购期限届满,发出部分要约的收购人,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股份,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以终止被收购公司上市地位为目的的收购人,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全部股份;未取得中国证监会豁免而发出全面要约的收购人,应当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全部股份。

  • 第3题: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过程中,收购期限届满,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预受时间优先的原则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答案:错
    解析:
    收购期限届满,发出部分要约的收购人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股份,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 第4题:

    甲公司为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拟通过收购丙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的股份,达到控制丙公司的目的。在董事会讨论收购方案时,一些董事分别提出以下观点:
    (1)以下属的两个子公司作为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丙公司的股份。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计达到5%之日起3日内,即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
    (2)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合计达到5%时,并且每增加5%时,均应暂停交易。
    (3)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合计达到30%时,如果资金允许继续进行收购,即向丙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60%股份的要约。如果资金短缺,则面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
    (4)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初步定为20日,根据收购情况再作调整。
    (5)如果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的60%时,则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6)如果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继续收购,则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豁免申请。
    (7)在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可以考虑将所持丙公司的股份部分转让给丁公司。丁公司非与甲公司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
    要求:分析上述观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1> 、分析上述观点(1)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2> 、分析上述观点(2)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3> 、分析上述观点(3)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4> 、分析上述观点(4)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5> 、分析上述观点(5)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6> 、分析上述观点(6)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7> 、分析上述观点(7)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符合法律规定,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2分)
    2. ①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本题中两个子公司互为一致行动人,所以持有的丙公司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1分)
    ②合并达到5%,并且每增加5%时,均应暂停交易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报告并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1分)
    3. 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如果资金短缺,则面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2分)
    4. 收购期限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本题中约定的期限为20日,这不符合法律规定。(3分)
    5.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3分)
    6.豁免申请的理由不符合规定。可以申请豁免的事项不包括收购人资金不足。(3分)
    7.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转让所持丙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收购人在收购行为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3分)

  • 第5题:

    关于预受要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临时保管的预受要约股票,在要约收购期间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让
    B:预受要约的股东不能在要约期满前撤回预售
    C:在收购要约有效期间,收购人应当每日在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公告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和范围
    D: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答案:A,B,C,D
    解析:
    题中四项均符合预受要约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