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第2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第3题:
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 30~32 小题。
第 30 题 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是最聪明的”?
第4题:
【一】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宇,然后回答30~32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第 30 题 “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第5题:
三)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第6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6 题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第7题:
(三)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第8题: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7~29 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 27 题 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4分)
第9题: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
第10题:
第11题:
()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第1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分析案例,简要说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13题:
阅读诗歌片段,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 36 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1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第15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第16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第17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第18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第19题: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闻争国相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国相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第 21 题 这里表现了马伶怎样的学艺精神?(4分)
第20题: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第 33 题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第21题:
(三)阅读季羡林《八十述怀》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雀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菜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这段话表达了“我”的什么心情?
第22题:
第23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说这石像即使不是李冰的儿子,“我仍然把他看成李冰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