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回答36-38小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

题目
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回答36-38小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类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迭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2分)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回答36-38小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正确答案:
    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而广博。

  • 第2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正确答案:
    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 第3题:

    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 30~32 小题。

    第 30 题 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是最聪明的”?


    正确答案:
    因为他们都向对方奉献了一颗真挚的爱心,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 第4题:

    【一】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宇,然后回答30~32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第 30 题 “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 第5题:

    三)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正确答案:
    【答案】《从军行》(其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身处边塞的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解析】这首《从军行》(其四)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注意理解边塞诗作的特点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 第6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6 题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正确答案:
    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 第7题:

    (三)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指五四后青春焕发的祖国。
    【解析】36~38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郭沫若的《炉中煤》的阅读理解。作者通过“年青的女郎”这个隐喻,表达了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祖国的新认识和新期望。

  • 第8题: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7~29 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 27 题 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4分)


    正确答案:
    由于河伯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与之相比较,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第9题: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


    正确答案:
    【答案】这两节诗一头一尾,联系密切,互相呼应。大体整齐,句数、字数相同,有的句子是在重复;有的句子,改补了词语,形成了重复与整齐中又不乏变化的特点,体现了“为新诗^立法”,追求音乐美、建筑美的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两节诗之间首尾呼应,突出了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是那样潇洒,是那样豁达。
    【解析】注意对照诗的首、尾两节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来谈。艺术形式上,首先在诗行排列上,讲究建筑美,其次本诗讲究内在音节和韵律。诗歌内容方面,则要结合诗句的含意和意境来谈。

  • 第10题:

    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回答36-38小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类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迭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找出第二段中表示顺序的词,并说明这样表述的好处。(4分)


    答案:
    解析:
    首先、其次、最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4分)

  • 第11题: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33-35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解析:
    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2分)

  • 第12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说这石像即使不是李冰的儿子,“我仍然把他看成李冰的儿子”?


    正确答案: 因为他们都继承了李冰遗志,都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止。

  • 第13题:

    阅读诗歌片段,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 36 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
    表达了诗人此次重游故地、想重寻旧梦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寻梦不得时的怅惘情怀。

  • 第1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正确答案:
    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 第15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论题。作者的观点: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在人短暂的人生中应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

  • 第16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快乐由精神决定。

  • 第17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解析】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

  • 第18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正确答案:
    说明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要检讨自己是否施行了王道仁政,而不要推卸责任,强调客观原因。

  • 第19题: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闻争国相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国相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第 21 题 这里表现了马伶怎样的学艺精神?(4分)


    正确答案:
    表现出马伶不甘人下,刻苦磨练、精益求精的从艺精神。

  • 第20题: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第 33 题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正确答案:
    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来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 第21题:

    (三)阅读季羡林《八十述怀》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雀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菜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这段话表达了“我”的什么心情?


    正确答案:
    【答案】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解析】本选文是大纲外篇目。大纲规定试卷试题材料来源纲外篇目占约20%的比例。这要求考生在扎实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善于分析具体问题。另外还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丰富文学视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本题意在考查对这段话意思的理解。

  • 第22题: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33-35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分别象征着什么?(4分)


    答案:
    解析:
    前者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后者象征中国人民不间断的反抗和斗争。(4分)

  • 第23题:

    ()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 A、人生观
    • B、世界观
    • C、价值观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 第2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分析案例,简要说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案例中说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思考。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