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第1题: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时,所采用的论据之一是()
第2题:
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第3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舍曰”“辞”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4题: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句中“为之辞”意思是()。
第5题:
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第6题:
以下《论语•季氏》篇中的五句话,全都体现了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7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子何莫学夫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第8题:
《论语·为政》
《论语·里仁》
《论语·季氏》
《论语·子路》
第9题:
人名、国名
国名、人名
地名、国名
国名、地名
第10题:
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③④⑤
①③⑤
第13题:
君子疾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第14题:
下列各句中“夫”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第15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文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中的“颛臾”和“费”分别指的是()。
第16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为”是介词,意思是“替”。
第17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第18题:
第19题:
归纳法
演绎法
对比法
类比法
第20题:
替它找个借口
说出那种话
因为它而说话
向它说话
是它的话
第21题: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見:看见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事:军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疾:厭惡,討厭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相:輔佐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