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该病例中医治法为A、健脾摄血B、补肾益气,固摄止血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D、滋阴补肾,固摄止血E、清热利湿,固肾止血

题目

患者,女,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该病例中医治法为

A、健脾摄血

B、补肾益气,固摄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滋阴补肾,固摄止血

E、清热利湿,固肾止血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B
更多“患者,女,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伴有头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女性,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根据上述临床特点,下列辨病辨证特点哪项最为符合患者临床表现A、脾不统血

    B、肾气不固

    C、阴虚火旺

    D、下焦湿热

    E、肾阴亏虚

    如此,按照中医理论体系,下列最为符合该病的治疗原则是A、健脾摄血收敛固涩

    B、补肾益气,固摄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滋阴补肾,固摄止血

    E、清热利湿,固肾止血

    根据上述辨证特点,下列方剂中宜选用A、归脾汤加减

    B、无比山药丸加减

    C、知柏地黄丸加减

    D、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E、小蓟饮子加味加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B

  • 第2题:

    患者,女,20岁,患有哮喘。昨日上午因感冒受凉再次发作,气急明显、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经抗感染、口服氨茶碱仍不能控制,下午来医院急诊,应拟诊为

    A、外源性哮喘

    B、内源性哮喘

    C、心源性哮喘

    D、哮喘持续状态

    E、混合性哮喘


    参考答案:D

  • 第3题:

    患者,女,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该病例中医治法为

    A.健脾摄血
    B.补肾益气,固摄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滋阴补肾,固摄止血
    E.清热利湿,固肾止血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症状:尿血间断发作,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可判断为尿血肾气不固证。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代表方:无比山药丸。

  • 第4题:

    患者,女,46岁。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慢性肾炎,经治疗效果不明显。伴有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该病例的中医辨证为A、脾不统血

    B、肾气不固

    C、阴虚火旺

    D、下焦湿热

    E、肾阴亏虚

    该病例的中医治法为A、健脾摄血

    B、补肾益气,固摄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滋阴补肾,固摄止血

    E、清热利湿,固肾止血

    中医方剂宜选用A、归脾汤

    B、无比山药丸

    C、知柏地黄丸

    D、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

    E、小蓟饮子加味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B

  • 第5题:

    病例摘要:方某,男,47岁。干部。患者有11年胃病史,每于秋冬季好发作。近2年来曾出现3次吐血和黑便,曾在市某医院作胃镜检查,诊为"胃溃疡"。就诊前一天饮酒较多,而后胃痛逐渐加重,自服法莫替丁疼痛稍缓解,次日晨自觉胸闷,恶心,随即吐出咖啡样液体约150ml,夹有食物残渣。家人即刻送往医院诊治。刻下症:脘腹胀满痞闷,口臭,大便色黑成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检查:血压:130/80mmHg,大便潜血:(++++)。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咳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间断吐血、黑便2年,加重1天。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呕吐咖啡色液体,内中夹有食物残渣,大便色黑为主要临床表现,符合吐血诊断。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此次病因饮酒较多,蕴积成热,热伤胃络而动血,故呕吐咖啡色之血。胃中食物随呕吐而出,则吐血夹有食物残渣;积热瘀血阻于胃中,升降失调,故脘腹胀满痞闷;胃中浊气上逆则口臭,血随糟粕而下,则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内有积热之征。故辨证为胃热壅盛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吐血与咳血的鉴别:咳血与吐血均为血液经口而出的病证,但两者区别明显。(1)病位不同:咳血的病位在肺与气道,而吐血的病位在胃与食管。(2)血色不同:咳血之血色鲜红,常伴泡沫痰液;吐血之血色紫暗,常混有食物残渣。(3)伴随症状不同:咳血之前多伴有喉痒、胸闷之兆,血常随咳嗽而出;而呕血常伴胃脘不适、恶心等症状,血随呕吐而出。(4)出血后症状不同:咳血之后常持续多日的痰中带血症状,但大便不黑;而呕血则无痰中带血症状,而大便常呈黑色。(5)旧疾不同:咳血的病人常有咳嗽、肺痨、喘证或心悸等旧疾;而呕血则往往有胃痛、胁痛、黄疸、臌胀等既往史。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吐血 中医证候诊断:胃热壅盛证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