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邢某,男,70岁,干部。2009年5月就诊。3年来,每因工作劳累、气候异常、情志不畅的情况下,出现两侧胁肋部疼痛,近期发作较频,甚至影响工作和睡眠,曾服保肝药及疏肝理气中药未效,且疼痛不断绵绵不休,精神负担颇重。刻下症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质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既往史:1960年患肝炎,经治疗后基本痊愈。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心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邢某,男,70岁,干部。2009年5月就诊。3年来,每因工作劳累、气候异常、情志不畅的情况下,出现两侧胁肋部疼痛,近期发作较频,甚至影响工作和睡眠,曾服保肝药及疏肝理气中药未效,且疼痛不断绵绵不休,精神负担颇重。刻下症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质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既往史:1960年患肝炎,经治疗后基本痊愈。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心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主诉:胁肋部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胁肋部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为主诉,故诊断为胁痛。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肝气不舒,肝郁化火伤阴;再加之服用理气温燥之品,阴血更伤,肝络失于濡养,故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劳则血气更耗,故遇劳加重;阴血亏虚,内生虚热,故口燥咽干,心中烦热;精血亏损,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皆属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胁痛与心痛的鉴别:心痛与胁痛均可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心痛部位主要在于胸骨后,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气短胸闷、心悸、甚至疼痛剧烈而汗出等;而胁痛病位在于肝胆,疼痛部位在于肋胁,并有口苦、善呕、目眩等。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络失养证中医治法:养阴柔肝方剂: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更多“病例摘要:邢某,男,70岁,干部。2009年5月就诊。3年来,每因工作劳累、气候异常、情志不畅的情况下,出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

    A.肝气犯胃

    B.肝胃郁热

    C.瘀血停滞

    D.饮食停滞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病例摘要:寿某,男,29岁,已婚,职员。2015年5月15日初诊。患者1年来时有右胁胀痛,走窜不定,时轻时重,与情志有关,胸闷腹胀,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郁气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右胁胀痛,走窜不定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胸闷腹胀,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与悬饮均有胁部胀痛,悬饮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治法:疏肝理气。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川楝子4.5g,白芍10g,甘草3g,川芎6g,郁金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张某,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

    A.饮食停滞
    B.肝胃郁热
    C.以上都不是
    D.肝气犯胃
    E.瘀血停滞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55岁,已婚,教师。2015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因工作劳累,睡眠较少,反复出现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近日因工作焦虑,心慌加重,有时持续1小时方能缓解。现症:心悸气短,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血不足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睡眠较少,反复出现心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气短,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辨证为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8g,人参9g,白术18g,炙甘草6g,熟地黄3g,当归3g,龙眼肉3g,茯神18g,远志3g,酸枣仁18g,木香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患者,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方选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