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2岁。l年来每于黎明之时腹痛,痛即泄泻,或见肠鸣,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命门、关元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胃俞、合谷
E.关元俞、三阴交
第1题:
患者,男,60岁。黎明之前泄泻,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其病机是
A、食滞肠胃
B、肾阳虚衰
C、寒湿困脾
D、湿热伤脾
E、肝气乘脾
第2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患者泄泻反复发作6年余,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根据病例回答以下问题。
该患者应诊断为 查看材料
A.虚劳
B.腰痛
C.胃痛
D.泄泻
E.呕吐
第3题:
黎明泄泻,腹痛肠鸣,泻后则安,舌淡,苔白,脉沉细,应属何证型( )
A、风寒泄泻
B、脾肾阳虚
C、脾胃虚弱
D、食滞肠胃
E、肝气乘脾
第4题:
患者,男,67岁。近半年每于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发凉,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肝俞、内关
B.命门、关元
C.三焦俞、公孙
D.关元俞、三阴交
E.胃俞、合谷
第5题:
患者,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呜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第6题:
第7题:
每于黎明之前腹中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每晨一次或数次,腹部和下肢微寒。辨证为()
第8题:
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第9题:
肝俞、内关
命门、关元
三焦俞、公孙
关元俞、三阴交
胃俞、合谷
第10题:
急性泄泻偏于寒湿
急性泄泻偏于湿热
慢性泄泻脾虚型
慢性泄泻肾虚型
以上都不是
第11题:
风寒泄泻
脾肾阳虚
脾胃虚弱
食滞肠胃
肝气乘脾
第12题:
命门、关元
胃俞、合谷
三焦俞、公孙
肝俞、内关
关元俞、三阴交
第13题:
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第14题:
某患者泄泻反复发作5年余,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 )。
A.消食导滞
B.温肾健脾
C.固涩止泻
D.益气健脾
E.化湿止泻
第15题:
每于黎明之际,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泄后则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属
A.湿热泄泻
B.寒湿泄泻
C.肝郁侮脾
D.脾肾阳虚
第16题:
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腹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第17题:
第18题:
患者泄泻反复发作6年余,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病例回答以下问题。该患者应诊断为()
A虚劳
B腰痛
C胃痛
D泄泻
E呕吐
第19题:
某患者泄泻反复发作5年余,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
第20题:
寒湿泄泻
湿热泄泻
肝郁侮脾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第21题:
食滞肠胃
肾阳虚衰
寒湿客脾
湿热伤脾
肝气乘脾
第22题:
虚劳
腰痛
胃痛
泄泻
呕吐
第23题:
慢性泄泻脾虚型
急性泄泻偏于湿热
急性泄泻偏于寒湿
慢性泄泻肾虚型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