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一)脉诊的部位1.寸口诊脉的部位和三部九候 寸口的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即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合而为六部脉。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2.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并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统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二)脉诊时间1.诊法常以平旦为宜 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等,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受到的干扰因素最少,故容易诊得病人的真实脉象。虽然临床实际中不可能都在平旦切脉,但诊脉时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之中是可以达到的。2.环境宁静时诊脉 即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同时诊室保持安静,以利于医生体会脉象。3.脉不少于"五十动"现在临床上以每手不少于1分钟为宜,以有利于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初诊和久按指感之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意义。(三)诊脉体位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四)诊脉指法1.布指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因指目感觉较灵敏。布指疏密合适,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2.运指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举法:医师的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又叫浮取。按法:医师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叫沉取。寻法:医师的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又叫中取。3.调息 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外,医生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才能识别指下的脉象。(五)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是构成各种脉象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脉象要素包括脉象的位、数、形、势四个方面。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数主要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形是指脉体的形态,势是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形态和力量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各种不同脉象。
更多“脉诊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诊小儿脉


    答案:
    解析:
    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无序,故难以诊察。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沉浮、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寒热、表里和邪正盛衰,不详求二十八脉。
    三岁以下的小儿,一息7~8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 4~5至为迟脉。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
    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 第2题:

    《伤寒论》关于切脉的三部诊法是指

    A.诊头、手、足三部脉
    B.诊气口寸、关、尺三部脉
    C.诊人迎、太渊、太溪三部脉
    D.诊人迎、寸口、跌阳三部脉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诊断小儿疾病,特别重要的诊查方法是

    A.按诊
    B.脉诊
    C.问诊
    D.闻诊
    E.望诊

    答案:E
    解析:
    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与临床其他各科一样,均运用望、闻、问、切四种不同的诊查手段进行诊断和辨证。因乳婴儿不会说话,较大儿童虽已会说话,也不能正确叙述自己的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吵闹,影响气息脉象,故小儿诊法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

  • 第4题:

    脉诊


    答案:
    解析:
    脉诊亦名切脉,是医师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动脉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 第5题:

    试述脉诊的操作方法。


    答案:
    解析:
    (1)诊脉之前,先让病人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
    (2)诊脉体位: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
    (3)布指: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布指疏密合适,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4)运指
    总按:三指平布,伺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
    单诊:吩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
    举法: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
    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
    寻法;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
    (5)平息: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外,医生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
    (6)诊脉不少于"五十动",以每手不少于1分钟为宜,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 第6题:

    简述脉诊方法


    正确答案: (一)脉诊的部位
    1.寸口诊脉的部位和三部九候
    寸口的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即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合而为六部脉。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
    2.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并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统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二)脉诊时间
    1.诊法常以平旦为宜
    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等,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受到的干扰因素最少,故容易诊得病人的真实脉象。虽然临床实际中不可能都在平旦切脉,但诊脉时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之中是可以达到的。2.环境宁静时诊脉
    即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同时诊室保持安静,以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3.脉不少于"五十动"现在临床上以每手不少于1分钟为宜,以有利于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初诊和久按指感之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意义。
    (三)诊脉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
    (四)诊脉指法
    1.布指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因指目感觉较灵敏。布指疏密合适,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2.运指
    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举法:医师的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又叫浮取。按法:医师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叫沉取。寻法:医师的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又叫中取。
    3.调息
    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外,医生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才能识别指下的脉象。
    (五)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是构成各种脉象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脉象要素包括脉象的位、数、形、势四个方面。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数主要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形是指脉体的形态,势是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形态和力量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各种不同脉象。

  • 第7题:

    1.请演示寸口脉诊法。 2.提问诊脉运指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体位患者正坐或低枕平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置脉枕。
    检查者位置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侧向坐,用右手诊被检查者的左脉,用左手诊被检查者右脉。
    检查方法检查者先中指定关,然后用示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最后用环指在关后(远心端)定尺。检查者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被检查者体表呈40°左右,以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诊脉
    2.举、按、寻、循、推。(答出3个名称者得满分)

  • 第8题:

    脉诊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后则以寸口诊法为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脉诊的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诊脉之前,先让患者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
    (2)诊脉体位: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
    (3)布指:医师和患者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患者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布指疏密合适,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4)运指:①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②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③举法。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④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⑤寻法。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
    (5)平息:医师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次数。此外,医师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
    (6)诊脉不少于"五十动",以每手不少于1分钟为宜,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1.请演示寸口脉诊法。 2.提问诊脉运指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体位患者正坐或低枕平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置脉枕。
    检查者位置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侧向坐,用右手诊被检查者的左脉,用左手诊被检查者右脉。
    检查方法检查者先中指定关,然后用示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最后用环指在关后(远心端)定尺。检查者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被检查者体表呈40°左右,以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诊脉
    2.举、按、寻、循、推。(答出3个名称者得满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辨别新病与旧病的方法是()
    A

    色诊

    B

    脉诊

    C

    色脉合诊

    D

    尺肤诊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脉诊的方法。

    正确答案: 临床常用的脉诊部位是寸口,即切取腕部桡动脉浅表部位。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
    诊脉时要求内外环境安静,可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然后嘱其端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掌心向上平放,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医护人员以左手诊右脉,右手诊左脉,先用中指定关部,再用食指定寸部,无名指定尺部。轻轻按在皮肤上为“浮取”;用不轻不重指力按至肌肉为“中取”;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故称“三部九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视诊
    B.脉诊
    C.触诊
    D.听诊
    E.叩诊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2010-19.《伤寒论》关于切脉的三部诊法是指
    A.诊头、手、足三部脉 B.诊气口寸、关、尺三部脉
    C.诊人迎、太渊、太溪三部脉 D.诊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答案:D
    解析:
    。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其中以寸口侯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侯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太溪穴),以侯肾的。(第五版教材)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第七版教材)

  • 第15题: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答案:
    解析:
    1.脉诊部位:脉诊部位历来就有多种,如寸口诊法、三部几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查方法,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法。
    2.诊脉的方法
    (1)指法: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以及举、按、寻、循、推、总按、单指等指法。
    1)举法:是指医师的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的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称为"浮取"。
    2)按法:是指医师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称为"沉取"。医师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寻是寻找的意思,医师往往用手指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或在寸关尺三部指指交替,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或调节最适当的指力,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循法:指用沿脉道的轴向上下指指相移的诊脉法,以体会脉动应指范围的长短和脉搏来势的虚实。
    5)推法:推为推动、移动的意思,推法即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微微推动,以进一步体会脉率快慢,了解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6)总按: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样的情况。
    7)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2)平息和体位:平息是要求医者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率。平息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以医师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的脉搏搏动次数。另一方面,脉诊时平息,有利于医师的思想集中和专一,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脉诊时最好不要参人问诊,避免患者由情绪的波动引起脉象变异等。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3)脉诊时间: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1分钟以上,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再则切脉时初诊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意义。

  • 第16题:

    试述诊小儿脉方法。


    答案:
    解析:
    小儿寸口部位短,难以布三指以分三关,故诊小儿脉的方法与诊成人不同,常采用一指总候三部诊法,简称一指定三关。
    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小儿手,对3岁以内婴幼儿,医生可用右手拇指或食指按于掌后高骨处诊得脉动,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对3~5岁病儿,以高骨中线为关,向高骨的前后两侧(掌端和肘端)滚转寻三部;对6~8岁病儿,可以向高骨的前后两侧(掌端和肘端)挪动拇指,分别诊寸、关、尺三部;对9~10岁病儿。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对10岁以上的病儿,则可按诊成人脉的方法取脉。

  • 第17题:

    脉诊方法


    答案:
    解析:
    (一)脉诊的部位
    1.寸口诊脉的部位和三部九候 寸口的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即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合而为六部脉。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
    2.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并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统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二)脉诊时间
    1.诊法常以平旦为宜 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等,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受到的干扰因素最少,故容易诊得病人的真实脉象。虽然临床实际中不可能都在平旦切脉,但诊脉时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之中是可以达到的。
    2.环境宁静时诊脉 即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同时诊室保持安静,以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3.脉不少于"五十动"现在临床上以每手不少于1分钟为宜,以有利于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初诊和久按指感之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意义。
    (三)诊脉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
    (四)诊脉指法
    1.布指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因指目感觉较灵敏。布指疏密合适,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2.运指
    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
    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
    举法:医师的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又叫浮取。
    按法:医师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叫沉取。
    寻法:医师的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又叫中取。
    3.调息 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外,医生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才能识别指下的脉象。
    (五)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是构成各种脉象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脉象要素包括脉象的位、数、形、势四个方面。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数主要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形是指脉体的形态,势是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形态和力量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各种不同脉象。

  • 第18题: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视诊
    • B、脉诊
    • C、听诊
    • D、触诊
    • E、叩诊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1.请演示寸口脉诊法。2.提问:诊脉运指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1.体位:患者正坐或低枕平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置脉枕。检查者位置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侧向坐,用右手诊被检查者的左脉,用左手诊被检查者右脉。检查方法检查者先中指定关,然后用示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最后用环指在关后(远心端)定尺。检查者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被检查者体表呈40°左右,以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诊脉
    2.举、按、寻、循、推。(答出3个名称者得满分)

  • 第20题: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辨别新病与旧病的方法是()

    • A、色诊
    • B、脉诊
    • C、色脉合诊
    • D、尺肤诊
    •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

    视诊

    B

    脉诊

    C

    触诊

    D

    听诊

    E

    叩诊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内容包括运动史和疾病史、形态指标测量、生理机能测试、身体成分测定、特殊检查(化验、X光、心电、脑电、肌电、超声心动、肌肉针刺活检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 第22题:

    单选题
    诊断小儿疾病,特别重要的诊查方法是(  )。
    A

    按诊

    B

    脉诊

    C

    问诊

    D

    闻诊

    E

    望诊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1.请演示寸口脉诊法。2.提问:诊脉运指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体位:患者正坐或低枕平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置脉枕。检查者位置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侧向坐,用右手诊被检查者的左脉,用左手诊被检查者右脉。检查方法检查者先中指定关,然后用示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最后用环指在关后(远心端)定尺。检查者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被检查者体表呈40°左右,以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诊脉
    2.举、按、寻、循、推。(答出3个名称者得满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