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姜某,男,80岁,已婚,农民。2015年7月28日初诊。患者因病卧床数年。1月前出现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现症:步履全废,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姜某,男,80岁,已婚,农民。2015年7月28日初诊。患者因病卧床数年。1月前出现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现症:步履全废,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姜某,男,80岁,已婚,农民。2015年7月28日初诊。患者因病卧床数年。1月前出现下肢痿软无力,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韩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13年1月14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感冒已愈,咳嗽未止,伴口干咽燥,痰少。现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痨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诊断:肺阴亏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咳嗽,伴口干咽燥,痰少为主症,辨病为咳嗽。现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中医病证鉴别: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剂名称: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花粉15g,百合15g,川贝母9g,甜杏仁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5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张某,女,50岁,已婚,农民。2015年10月1日初诊。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月前出现入寐困难,伴有头痛、头昏。现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健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不寐。中医证型诊断:痰热扰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人寐困难,伴有头痛、头昏为主症,辨病为不寐。现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中医病证鉴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多因心脾亏损,年老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常见于神劳、脑萎、头部内伤、中毒等脑系为主的疾病之中。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6g,陈皮9g,茯苓6g,枳实6g,黄连9g,竹茹6g,龙齿(先煎)20g,珍珠母(先煎)30g,磁石(先煎)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60岁,已婚,农民。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3周前下水劳作,当晚出现足胫浮肿。现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阴水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肿(阳水)。中医证型诊断:水湿浸渍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足胫浮肿为主症,辨病为水肿。现症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辨证为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中医病证鉴别: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剂名称: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桑白皮9g,陈皮9g,大腹皮9g,茯苓皮9g,生姜皮9g,苍术10g,厚朴10g,草果6g,桂枝10g,白术2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74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于当地医院治疗。现症: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络瘀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为主症,辨病为中风。现症见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中医病证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剂名称: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2g,桃仁3g,红花3g,赤芍5g,归尾6g,川芎3g,地龙3g,牛膝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程某,男,3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生冷,2天前出现呕吐清水痰涎。现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痰饮内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清水痰涎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剂名称: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生姜12g,茯苓12g,白术9g,甘草6g,桂枝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